本报记者 周 洋 本报通讯员 朱玲华 朱林林
“妈,您看这个耳坠您喜欢吗?过段时间疫情形势好转了,我去东光,亲手给您戴上……”
这天,像往常一样,今年56岁的东光县连镇镇姜太公村村民吴秀英,正和身在石家庄市的大女儿视频聊天。视频那头,女儿展示了特意给妈妈买的礼物。
“孩子,花这个钱干啥。每天只要能看见你,妈就挺知足、挺高兴的!”
虽然嘴上说不让女儿给自己花钱,但吴秀英心中却非常激动。
据吴秀英介绍,1994年,当时只有5岁的大女儿跟随亲戚在邯郸市玩的时候失踪。因为当时各方面条件比较落后,吴秀英只能到邯郸和附近地区寻找,结果一无所获。那段时间,心急如焚的吴秀英白天不吃不喝,晚上一个人偷偷地哭。也是从那年起,吴秀英踏上了漫长艰辛的寻女之路。
为了找女儿,家庭本就不富裕的吴秀英,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积蓄,她露宿过公园和街头,有时候一天不吃一口饭,身体实在顶不住了,馒头、榨菜就着凉水简单凑合一口,然后继续寻找女儿。
“要是这辈子见不到孩子,我死也闭不上眼。”时间一年年过去,吴秀英心里始终放不下自己的女儿。
2019年初,吴秀英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寻亲节目,里面播放着失散多年的亲人在警方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相聚的画面,她本已绝望的心再次燃起希望。随后,她来到东光县公安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向警方寻求帮助。
民警提取了相关血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DNA比对。同时,整理了吴秀英女儿走失信息以及当年照片,积极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联系,寻找具有相似经历的人。
2021年6月,一个好消息传来:邯郸市永年区李丽(化名)的DNA与吴秀英的DNA比对成功,可以证实她就是当年在邯郸走失的吴秀英的女儿。
“当时,吴大姐在我们队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哭着一个劲地说谢谢。”东光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负责此事的民警赵萌说。
这时的李丽已经在石家庄市成家,家庭幸福。一开始她拒绝和吴秀英见面,因为她一直认为是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始终有一个心结。
民警多次给李丽做思想工作,尽管心里还是很抵触,但她还是同意和吴秀英见了面。
2021年11月,在警方的陪同下,母女二人在邯郸见面。在认亲现场,吴秀英哭着跟女儿详细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说这些年一直在寻找她。听完母亲的话后,再看着她脸上的皱纹,李丽多年的心结终于打开。现场,母女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从那之后,分别回到沧州和石家庄的母女俩,天天保持视频通话。“我巴不得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女儿,哪怕只听到她声音也是好的。”吴秀英说。
今年春节前夕,李丽带着孩子来到东光县看望母亲。“她给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塞了满满一车。”吴秀英高兴地说。
来东光县,母女二人有聊不完的话。每次吃饭的时候,吴秀英变着花样地做好吃的,饺子、面条、炖肉……李丽几次想帮着母亲一起做饭,都被吴秀英笑着轻轻推开了,“孩子你歇着,妈来做就行。”吴秀英说,她要亲手给女儿做饭,弥补作为母亲这么多年的遗憾。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分别前,两人约定等春暖花开之际,李丽再次带着孩子来东光县。不过因为疫情缘故,计划暂时搁浅了。但每天娘俩都保持视频通话,聊一阵家长里短。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所有困难都早日过去。我相信,我和女儿再次相见那天肯定不会太久的。”吴秀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