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大季屯村,荫绿一片,人们来来往往,日子富裕且安定。老人们在茶余饭后,还时不时地讲起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战斗故事,这里曾经有场激烈的突围战。
那是1946年农历腊月初五下午,青沧交县大队在钱海庄(县政府所在地)集结,由县武委会主任王甫祥带领160名战士执行作战任务,伏击从交河方向来沧城的国民党军队。
夜幕降临,县大队夜宿沧城西南的大季屯(现运河区南陈屯乡大季屯村),派出岗哨加强警戒。村长对县大队的到来很热情,立即安排人手准备晚饭。王甫祥派人去协助,但是派出的人却一去无回,警觉到这一异常情况,为时已晚,村子周围均出现敌人活动的身影。因不知敌人虚实,县大队错失突围的最佳时机。
王甫祥集结队伍,做好迎战准备,派人潜出村子向渤海军请求增援。渤海军是冀鲁边区渤海一专区的一支地方武装,平时与青沧交县大队相互策应。
拂晓时,侦查人员反馈信息,村庄西南方向有穿绿色军装的人活动。县大队认为是渤海军赶来援救,因为平时渤海军为迷惑敌人,衣装颜色和敌人相似,遂把突围方向选在西南。出于慎重考虑,股长范忠彪带领20多名战士先行出发,前去与“渤海军”汇合。而实际情况是,村子西南而来的是敌人刘佩臣的部队,抓捕了县大队的哨兵,在此布设埋伏,引诱县大队。范忠彪与战士陷入包围,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密集的枪声中,范忠彪头部中弹,仰面倒下把后面的战士压在身下,脑浆溅了战士一脸。敌众我寡,加之弹药缺乏,战斗中,县大队14名战士被俘,被关押在城西门外的庙里。
首次突围失利,县大队首长紧急磋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集中全部力量,向西突围。百余条枪一起开火,很快撕开一个缺口,战士们在黎明的曙光里向西转移,全部突围而出。仅有一战士腿部中弹,落下残疾。
再说首次突围被俘的战士,英勇不屈。凶残的敌人杀人取乐,初六、初七,杀害两名战士。初八,别出花样,命令12名战士抽签,有死签、活签。死签被一名年仅21岁的战士小张(大刘庄村人)先行抽得,敌人又给出枪毙、投河、刺刀挑三种死法让小张选择。小张不选,敌人恶狠狠地说:“不选你也活不了。”小张索性写了“水”“枪”“挑”三个字签。敌人抓起一个一看是“挑”,便带小张并由其余11人陪绑到大合庄刑场。三个敌人将小张围在中间,随着敌军头目一声令下,三把罪恶的刺刀同时刺中小张。小张挣扎了几下,摔倒在地,有敌人听到呼气声,认为小张没死,抄起一把小铁钩锛入他的头颅,深深嵌入颅骨。随后,敌人又残暴地杀害了七八名战士。
此次战斗,敌我双方都是伤亡惨重,后经多方营救,我军只有三人死里逃生。
这些青沧交县的英雄在沧县即将解放的前夕,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献出了高贵的生命,永远为人民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