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宝梅 背景图 王少华
夏日初长,万物并秀。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举办地—沧州园博园正在建设中,本报记者与市女摄影家协会成员一行,深入施工现场,记录多个重要节点工程的施工场景和建设者风采,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
沧州园博园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各个区域的围挡内,起重机、挖掘机轰鸣作业,空中回响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9时30分,摄影团队一行12人,首先来到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施工现场。只见曾经的大化老厂区标志性建筑—造粒塔已粉刷一新,昔日斑驳陆离的压缩机和管道即将被重新上漆,一旁的旧仓库正在改造,工人正忙着处理屋顶。面对曾经的沧州老工业基地,女摄影师们兴致勃发,纷纷举起相机,高高的造粒塔、错综复杂的管道、高空作业的工人……一幢幢建筑瞬间被定格到镜头中。
“这场面真是太振奋人心了!一定要留住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65岁的女摄影师杨润平说,年轻时她曾到大化厂区拍摄过生产场景,没想到几十年后再来,是拍摄它的蝶变。“不同时期的场景对比,也是沧州城市建设最好的资料。”抚摸着相机,杨润平满脸自豪。
从永济路沿运河向北前行,堤顶路东侧、清池北大道西侧的合围区域,多个重点工程陆续映入眼帘,非遗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非遗展示中心,都在加紧建设。摄影师们时而驻足观看,时而定格拍摄,隔着围挡和层层脚手架,一幅幅带着力量的作品诞生。
一路向北,到达沧州园博园主园区建设现场,拍摄也进入了高潮。沧州坊商街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入口处,一辆大型起重机正在吊装建筑材料,钢筋水泥空隙中,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忙碌穿梭。“这里,将是整个园博园的商业活动中心,游人可在此餐饮、娱乐、购买小商品。”随着负责人的介绍,一个个镜头被捕捉:尖尖的屋顶、古风的建筑、忙碌的身影……
透过车窗,园博园各大城市展园施工正酣,或小桥流水,或古建林立,一园一特色,一园一风景。听着讲解,摄影师们畅想着未来的园博园,风光无限好。“这里的建设场面如此壮观,是我平时所接触不到的,每拍一处都深受鼓舞。”摄影师张春玲说,她平时喜欢拍摄花花草草,等园博园建成开园了,一定要把这里有特色的花草都拍一遍。
行至园博园最高点—北山,摄影师们纷纷登顶,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脚下,一台起重机正吊起硕大的树木,多名工人着手栽种;俯瞰前方,城市展园、中心湖区、公共绿地、沿河游园……一处处,一片片,建设者们在奋力追赶进度;远处,大化工业遗存及沧州炼油厂高耸的建筑和设备成为了拍摄的背景。
眺望远方,女摄影师们的相机咔咔响起,将沧州目前最为壮观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定格,而她们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行走大运河已历时两年多,拍摄了众多运河影像,记录沧州,展示沧州,为沧州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沧州市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张书俭说,这次拍摄活动不仅记录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也将展示运河建设中最美的劳动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