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的5月,是属于甜瓜的季节。大棚里外,一派忙碌。摘瓜、套袋、装箱、发车……“早晨青县棚中瓜,中午京津盘中餐”一直为当地人乐道。青县甜瓜产业虽起源于上世纪,却能如此长久“甜蜜”,离不开当地一直开展的品种提升及新技术推广行动——
青县齐家圈村的冷棚里,一个个身披灰白外衣的甜瓜虽只有拳头大小,却挡不住收瓜客商的喜爱。
甜瓜经纪人齐向东穿梭在瓜棚里,正举着手机发布视频:“看看咱这小瓜,太漂亮了,有要货的早点言语,晚了就排不上个了。”
青县种甜瓜的不少,为啥齐向东如此自信?
“物以稀为贵。这棚里,是俺这两年试种后筛出的新品种,名为‘米粒酥’。别看身形迷你,却比一般甜瓜更酥脆、香甜。成熟后,拉瓜的车都抢着定。别的瓜卖三四块一斤,它却能卖到8块钱。”齐向东笑道。
这并不是齐向东第一次尝到新品种带来的“甜头”。早在30余年前,青县大棚还是黄瓜的天下时,他就率先改种管理方便、效益更高的甜瓜,引领致富新风潮。其后,博洋6号、博洋9号……一个又一个新品种亮相瓜棚,都成了市场的宠儿。
青县根枝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来也十分热衷引进新品种。每年,这里都要引入上百个品种在相同环境中栽植,5月还会组织品种观摩会,让周边的种瓜户实实在在看到各品种的差异。
“这几年,市民购瓜时,越发喜欢新鲜的品种,所以农户们试种新品的动力十足。我们也在全县范围内推进甜瓜品种提升行动,依托根枝叶这样的合作社搞新品种试种。对受市场欢迎的品种,组织观摩、宣传、推广,来年扩大种植面积。”河北蔬菜产业体系沧衡试验站负责人宋立彦说,通过科学评选,能让老百姓选种有的放矢,种啥心中有数。“即便是同一品种的系列内部,有的耐储存,有的产量高,有的瓜形好。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引导农户更新品种,不仅能进一步细分市场,还能提升效益。”
除了以品种优势抢市场,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同样助力瓜果提质增效。
走进根枝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个翠绿的甜瓜格外喜人。为了种出好瓜,“根枝叶”用新技术将棚室从外到里“武装”。
“俺们大棚用的是转光膜,别看同样是塑料膜,但这个转光膜能将阳光中的紫外线、绿光等不被植物利用的光,转化成植物需要的红光或蓝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合作社负责人刘印树说道。
让棚室内部管理更加精细,这两年,“根枝叶”还致力于引入现代化设施,用电脑替代人脑。自动喷药、自动放风、自动浇水……越来越多的活计交给机械来做,通过数字化操控,实现标准化管理。
作为新技术的“集散地”,近几年,河北农大的技术专家们也在这里进行了多项试验。先进、前沿的标准化种植技术,让甜瓜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有根枝叶等合作社做示范,越来越多的农户也加入到了标准化管理的队伍。经营温室的,可以从管理设施的改良上下功夫。大面积种冷棚的,则通过应用新型肥料、菌剂,让甜瓜品质节节攀升。”宋立彦说,现如今,通过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来提升瓜果品质已成为当地瓜农的共识。接下来,他们还要挖掘更多助力甜瓜产业发展的秘籍,让青县甜瓜能持续“甜透”瓜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