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来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栽瓜种薯的好时节。日前,在东光县找王镇大郝村,村民任淑敏和工人们铺地膜、下滴灌、栽瓜苗,忙得不亦乐乎。
田里,一条条突起的地垄被盖上了黑色膜衣。任淑敏忙着在垄的一侧点洞,快速将西瓜苗栽进洞中。此时,这条垄的另一侧,已经扎根的红薯苗舒展着枝叶,在阳光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西瓜和红薯在一条垄上做邻居,这样的种植模式让人直觉新奇。这是任淑敏今年首次尝试的西瓜、红薯套种模式。
“西瓜在地上长,现在栽下,到六七月份就熟了。红薯在地下长,虽然栽得早,但生长期长,要到九十月份才收。”任淑敏说,西瓜早期生长旺盛,但是根部并不大,不会抢了红薯的营养。红薯早期生长较缓慢,六七月西瓜收获后,及时清除瓜秧,对红薯中后期生长影响不大。
任淑敏探索西瓜、红薯套种,正是看中了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早在三四年前,任淑敏就在大郝村率先尝试用膜下滴灌种红薯。
“先在地垄上铺滴灌管道,再覆膜,这样既可以防草,还能节水保墒,减少病虫害发生。垄内土层结构完整,也利于薯块膨大。”秋天,任淑敏的红薯丰收,表皮光滑、颜色鲜艳,由于还是蜜薯等热门品种,一下子就成了周边市场的畅销货。膜下栽的红薯,比露天种植早熟一个来月,“身价”稍高一些,每亩地两三千公斤的产出,让这片土地的收益大幅提升。
这两年,看到膜下滴灌种红薯确实效益不错,不少村民也效仿种植,大郝村红薯种植面积增加到了几十亩地。红薯管理虽日益成熟,但爱思考的任淑敏又发现了新问题——起垄种红薯,垄间的空间却被白白浪费了。因此,她把目光瞄向了近年来日益红火的套种模式。
“套种可以缓和两种作物争地、争劳力、争肥等矛盾,有利于两种作物的产量互补,提高收益。”由于种植红薯的地块是沙土地,任淑敏便想到了西瓜种植。她上网查询,还真找到了西瓜、红薯套种相关技术,在垄背种红薯,垄沟种西瓜。
“考虑到雨水充足时,可能会把垄沟淹了,所以俺就尝试着将西瓜也移到了垄背上种植。种植前,我们用有机肥上地,给土壤添营养。防治病虫害,也都使用的是生物菌剂,这样后期两种作物的管理也不复杂。”虽然目前周边人对这种套种模式心存疑虑,但任淑敏还是脚踏实地干了起来。为了让两种作物的生长互不影响,她还选择了成熟时间早且口感好的甜王西瓜,这样,西瓜成熟后能尽早拉秧,给红薯留出成长空间。
“希望几个月后,大伙儿能在俺这里看到丰收的景象。”任淑敏说,她要一点点把这种模式的田间管理技术吃透,再教给更多人,带着大伙儿一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