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4日
第03版:03

从模具工人到雕刻“杂家”:

白荣练 在不同材质上秀细活儿

本报记者 邢 程 本报通讯员 高 箐

精心篆刻的印章,朋友爱不释手

在铜器上錾刻人物肖像

43岁的白荣练是黄骅市一家模具厂的员工。工作之余,他最喜欢敲敲打打,制作各种各样有趣的“小玩意儿”。不知不觉中,已经雕刻了上百件作品。他利用不同材质,在叮叮当当的声响中不断挑战自我,练就花样绝活儿,成为名副其实的雕刻“杂家”。

篆刻印章赠友人

平时,白荣练最喜欢待在自家的小车库。每天下班回到家,他总要在里面叮叮当当地鼓捣一会儿。

“现在,很多老手艺都机械化了,手工刻章的人越来越少了。”可白荣练偏偏就对这项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刻章感兴趣。

于是,他通过上网学习教学视频和实际操作,不断研究琢磨刻章。“刻章最关键的就是掌握字体间架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刻出来的字好看。”每次白荣练都会将修整好的木料章胚夹在夹子上,用铅笔写上反体字,拿起雕刀便刻,字的笔画在刀刃的起落间逐渐显现。

有一次,朋友去他家玩,对他桌子上摆放的印章十分感兴趣。朋友以为这是白荣练找别人刻的,得知是他自己刻的,朋友便也想要一个。因为朋友很喜欢龙的图案,又属马,白荣练便给朋友刻了一个《龙马》送给了他。朋友喜欢得不得了,每次写完书法都会用这个刻章作为落款。

白荣练的刻章手艺日渐熟练,身边不少朋友都让他帮忙做印章。“平时,我总会把做好的印章送人,本来做这些就是图一乐和!”白荣练笑着说,自己做的东西受到大家喜欢,心里很高兴。

手工錾刻塑造人物

雕刻材质的不同,也给白荣练带来了不同的乐趣。这么多年来,白荣练和金属有着不解之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痴迷手工錾刻。“这是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系统的理论、书籍去介绍錾刻工艺,主要是靠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白荣练就在一次次研究中,探索着手工錾刻的技艺与乐趣。

錾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全神贯注,每一次下錾,都要格外精心。“其实,我也走过不少弯路,浪费了不少原材料,但也总结了更多的经验。在摸索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技术手法,会思考在小小的方寸之间如何做到更合理布局。”白荣练说,自己每次尝试不同的技艺,都收获颇多。

白荣练尤其喜欢人物类型手工錾刻。“先要构思好图案结构,然后再通过绘制的图案进行刻画。在錾刻人物时,一定要注意神态到位,这样才能传神。”白荣练说,很多图案都是他根据书本、电视等内容积累创作的。“我最喜欢的作品是自己创作的《拿扇子的江湖人》,大约用了两周多的时间,创作完成我就把它镶裱起来了。”

一件件精心制作的铜器艺术品,有着铜器与生俱来的厚重,也有着纯手工錾刻的精美,以及那份千锤百炼的温暖。“其实做什么事都跟錾刻差不多,都得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努力钻研才行,这样才会有结果和收获。”白荣练说。

不同材质雕刻样样精通

“你问我最喜欢什么,我也说不上来。但我就喜欢挑战自我,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在不同材质上敲敲打打,总能收获不一样的乐趣。”他用木头雕刻手工梳子,用酒瓶雕刻老烛台,用圆木刻字……但凡他看见的、知道的,都想着去试一试。

不仅如此,但凡用得到的工具,他也都尝试自己来制作。“你看这些锤子、钉子、篆刻刀……全都是我自己手工制作的,木质手柄上都雕刻着不同纹路,也都是我自己雕刻的。”白荣练说,多年来的模具工作让自己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于捣鼓这些东西,他从来不会怵头,即使制作过程很精细,他也能耐得住性子,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

“接下来,我打算开始新的挑战,看看能不能成功。”最近,白荣练的朋友送给他一个鸵鸟蛋,新雕刻材质的出现让他如获至宝,决定要尝试制作蛋壳画。而制作蛋壳画,不仅需要考验他的制作基本功,还需要提前进行谋划布局,才能确保制作出精美图案。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在挑战中才能收获到不一样的乐趣。”白荣练说,他正在抓紧时间研究蛋壳画制作技术,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攻克这个难关。

2022-05-14 从模具工人到雕刻“杂家”: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7025.html 1 白荣练 在不同材质上秀细活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