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思
“电动自行车需要上牌照了,您是否知晓?”“估计这几天上牌的人挺多,过一阵再说吧。”“为了您的安全,出行必须佩戴安全头盔。”“今天出来得有点急,忘记戴头盔了,下次一定记得戴上!”……
自5月1日我市启动电动自行车上牌行动以来,市区多条道路上都出现了这样的对话。随着各大媒体及微信、抖音等自媒体的广泛宣传,绝大多数市民已知道骑电动自行车出行需要上牌照和佩戴头盔。然而,还有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即便违规也没有多大成本,出行依然我行我素。
纵观近些年的交通事故,有一半以上都是因电动自行车而起,逆行、超速、乱变道、乱停乱放……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驾驶证扣分制度,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加之不戴头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就很严重。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出台,我市将利用半年的时间为电动自行车集中办理牌照,此后将电动自行车纳入统一监管。今后,违反行驶规定的电动车主,都将受到交通处罚。
电动自行车上牌照后,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交管部门可以通过查询电动自行车车牌号,找到相关责任人,避免“溜之大吉”的情况发生。同时,上牌照的另一个目的,也是对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的一次把关。如果电动自行车不符合国标,或者线路老化、质量不合格等,将无法获得牌照,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检测,确保了车辆本身的安全。
电动自行车是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实行怎样的监管方式,都是为了营造更加文明的交通秩序。广大群众应知理明理,积极主动上牌照,出行佩戴头盔,将文明内化于心,成为城市文明交通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