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4日
第06版:06

李广超 十年宏愿为家乡

本报记者 齐斐斐

主人公心语:从省会到家乡,不管多难,我都要让老百姓过上比城市还好的生活。这是我的十年宏愿!

这几天,沧县大官厅乡齐家务村本就亮化通明的村庄,现在更亮了。两栋即将入住的新民居,每到夜幕降临,都会亮起所有的灯。这时候,李广超总要到楼前看一看,这温暖灯火来之不易。回想起从石家庄回村当支书这一年多来的日日夜夜,李广超的脸上是历经苦辣酸甜之后的笑容和幸福。

“干”字始自:

为孩子们修路

李广超今年35岁,2009年退役后,只身前往石家庄,从事地产行业。2019年,建立了自己的商贸公司,事业有成。

身在外,李广超最挂念的还是家乡,想趁着年轻有闯劲儿,为家乡做点事。就在2021年1月,携着刚刚怀孕的妻子回了家,3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齐家务村交通便利,策白渠绕村潺潺流过,村庄三面环水,地理位置优越。多年来,村民多从事养殖屠宰建筑行业,经济基础较好。

回乡后,李广超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只是这条路不是村中的路,而是村外,别村通往齐家务的路。大官厅乡中心小学坐落在齐家务村,附近几个村的孩子都在这上学,可通往学校的路始终都是土路。一到雨雪天气,孩子们只能绕着走,接孩子们的大人们也是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对此,李广超体会深刻,小时候和父母下地,走得最多的就是这条路。庄稼熟了,收庄稼的车都不敢装满,怕太沉,车打误。这些年,对这条路,李广超始终放在心上。

上任的第二天,他就开始去县、乡有关部门申请修路资金。终于,几个月后,这条长3640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看着一路飞奔的孩子们,李广超的心里也畅快了许多。

不只修路,李广超还争取资金给老百姓修了涵洞和扬水站。刚上任那几个月,村东的300亩地按照上级标准要打造基本农田示范区,借此机会,李广超积极争取,修建了扬水站,实现了村中3000多亩地的管道灌溉.。

碧水潺潺,鱼儿欢快,村中心的池塘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游玩的好去处。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个人人“嫌弃”的臭水沟,私搭乱建,垃圾成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为清理这个难题,李广超给坑塘边的村民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村里的规划,表干事的决心。大家看着这样一个没黑没白为村里操心的小伙子,都被他的耐心和执着感动着。坑塘边清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李广超是个心细的人,清拆的所有树木,他几次还价,找了好几拨买家,给老百姓卖了个好价钱。

十年宏愿:

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李广超一说话就笑,眼睛里闪着光。他说,他当村党支部书记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村民们都住上楼,过上比城里人还好的生活。

说这话也是有基础的。村上自从2017年就盖了两栋新民居,当时和开发商、施工方矛盾重重,一度停工,成了烂尾楼。老百姓眼看着自己买的房子好几年都没动静,心急如焚。

李广超上任后,立刻联系了开发商和施工方,弄清还剩了多少工程要做,投资大概有多少。了解具体情况后,又与业主们一起商议,用集资垫付的方法,先交工入住,让老百姓安心。经过几天夜以继日的商议,大家统一意见并集资80万元。

今年“六一”,两栋居民楼就可入住。这几天,看着灯光璀璨的楼体,村民权普新打心眼儿里高兴。他家买了两套房子,停工这几年,这房子成了一家人的心病。“广超啊,我相信你,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果然一年多,这愿望就实现了。

权运忠和权恒泰都是回迁户,能搬进新房二人特别高兴。“没有楼房,孩子娶媳妇都没地方住,这回可算是解决了。”权运忠给李广超竖起了大拇指。

李广超说,现在村上正谋划建造16万平方米的七层电梯洋房、一万多平方米的小型综合医院及5000平方米的专家公寓楼。建造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综合型菜市场,里面规划为蔬菜、粮油、水果、冷鲜、熟食等不同区域,预计可带动就业人数约1500人。这项工程将分3期,10年完成。

更高追求:

“文化戏”要唱好

平坦的水泥路,鲜艳的亚克力材质国旗一排排悬挂在路灯杆上,给人温暖和力量。路旁,即将建成的篮球场、老年活动广场、哈哈腔戏台,浓厚了村中的文化气氛。

李广超说,现在村里的3000多亩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农村发展应该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目前,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齐家务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腔剧团组建成立。李广超说,在明代,哈哈腔开始在沧州地区流行,据《沧县县志》记载:哈哈腔发源于盐山、庆云等地。齐家务村最早发源是在乾隆、嘉庆年间,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宝贵艺术,他带领哈哈腔剧团在大官厅油菜花节演出,在沧州铁狮子与旧城遗址公园开展文艺演出。在村里,每逢重大节日,都会请剧团的演员们上台。他还带领剧团与青县叩庄哈哈腔剧团开展文化交流,互相学习。目前,村里哈哈腔剧团51人,又培养了新学员13人,哈哈腔大舞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年多来,李广超曾参加河北省“万人示范培训”新任农村“领头羊”专题班培训等多项活动。他深知,农村党支部是党的执政之基,农村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当村党支部书记是“为了什么”,应“干点什么”,该“留下什么”,他每天都在思考,也在一步步努力成为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支书。

2022-05-24 本报记者 齐斐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7798.html 1 李广超 十年宏愿为家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