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献县“音乐人”,给很多歌词作者编曲、音乐制作、发行推送;他在村里建起标准录音棚,无偿向村民开放,让乡亲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音乐的美好;他在村里干了很多实事,成为乡亲们的主心骨;他近天命之年,依然痴情陶醉音乐,孜孜不倦学习,每天忙着编曲创作。
他说,自己这样“折腾”,只为心中不变的梦。他叫杨建平,乐寿镇吕庄村党支部书记。
每上音乐课
抢着抬风琴
印象中的音乐人不是光头就是长发,要不就是服饰另类。初见杨建平,怎么看也跟音乐人联系不起来:微胖壮实,穿着朴素,说话朴实,如果在农村大街上碰上,或扛着铁锨在地里干活,他与普通庄稼人毫无二致。
但一聊起音乐,一说起自己的原创曲子,一唱起自己的新作,他便立刻陶醉起来、精神起来,滔滔不绝或激情澎湃地唱了起来。也许是受喜欢拉二胡的舅舅影响,杨建平小时候就喜欢音乐和乐器,他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上小学时就会排谱。像口琴、笛子、小鼓等乐器,他也是得心应手。
上学时,杨建平最喜欢上音乐课,每次上音乐课他都会抢着给老师抬脚踏风琴,对锁着的风琴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感觉像魔术师的道具,里面有一个神秘的世界。中专毕业后,杨建平又去河北师范大学和北京专业学院深造,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更有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很多人把音乐或者唱歌当作业余爱好,但杨建平为了自己的热爱,却是“不惜血本”地投入。
为购买设备
卖了面包车
圈内人都知道,玩音乐就是“烧钱”,做音乐人光有热情爱好还不行,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深造学习,杨建平把微薄的工资都搭了进去,为了能在音乐海洋里游弋,他宁可自己生活节俭再节俭。
为了购买乐器,他省吃俭用,实在没钱了,狠狠心,把自己的面包车也卖了。20年前,卖了2万多元钱,转手就买了声卡、音响和电脑等器材和音乐制作用品。
朋友劝他别太投入了,家人也劝他别太过痴迷,但看他“玩得陶醉,玩得时尚,玩得精神”,也就默默地支持他。说起家人,杨建平很是愧疚,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在“玩音乐”,对家庭照顾很少,却得到了家人的鼎力支持。
杨建平说自己从小就梦想着做音乐人,建录音棚和练歌厅。音乐人,不只能作词、唱歌,而且能编曲、音乐制作。每当杨建平想创作一首歌曲时,除了热情的投入、昂贵的设备,还要有适合的环境(录音棚)。
他小时候就梦想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录音棚,上中专时第一次去录音棚,良好的隔音环境,设施齐全的器材,感觉到那里才是自己的“梦想王国”。
为了这个梦想,杨建平奋斗了近40年。
建起练歌厅
供村民练歌
2018年,稍有积蓄的杨建平在村里盖好房子后,第一装修的屋子不是客厅和厨房,也不是卧室和餐厅,而是他梦想了多年的录音棚和练歌厅。录音棚是按照专业和他的想法设计的,投资数十万元,购买的器材一应俱全。
平日里,杨建平琐事繁冗,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钻进录音棚里搞创作和试唱,仿佛这里才是最温暖静谧的港湾,才是自己施展才华和理想的地方。
如果说录音棚是保留自己的一份纯真的地方,那么练歌厅绝对是对外公开的。杨建平建成的练歌厅,向村民开放,谁都可以来唱来演。特别是过年过节时,很多人回到家乡,杨建平家里每天开多场音乐会。他看到自己的录音棚给专业人士、练歌厅给普通村民带来乐趣,觉得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大半。
建设美丽乡村
实事干了一箩筐
杨建平不善言谈,不事张扬,虽然在圈内很出名,但他为人低调。其实他是个特别务实能干的人。
组织上也看重了他在群众中的威望,当了几年村主任后,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杨建平上任几年来,跑资金跑项目,为村里事业耗费了很多心血,投入了很大精力,也牺牲了很多时间。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村民的支持下,改供水管道,硬化街道,建成文化广场,还整饬农田和水利设施,让全村耕地都浇上了水。
最近几年,吕庄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街道平整干净了,吃水方便了,地里的庄稼产量高了,特别是文化广场每天跟小集市一样热闹。村民都说,村里美丽了,舒适了,多亏了支部书记杨建平。
多年来,为了音乐梦想,杨建平一路创作创业,一路升华人生。生于斯,长于斯。杨建平对家乡充满了真挚感情。这段时间,杨建平正在创作一首《腾飞献县》,讴歌献县这几年的发展变化。
“给我几句词,我就能谱曲;给我一首词,我就能编排一首歌。”已近天命之年的杨建平依然痴心不改,在音乐创作上依然“迎着风,向前冲,要做自己的英雄,忍着泪,忍着痛,只为心中不变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