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6日
第03版:03

生态农业富农家

本报记者 胡学敏 本报通讯员 刘耐岗

农民大棚内分拣西红柿

在抗日战争时期,吴桥县曹洼乡前李村出现过抗日党员徐湘奎、战斗英雄李效福、简念文等人物,是当地有名的抗日村。如今,在这片土地上,一个倡导循环生态、注重智慧设施应用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已经初具规模。

2021年,卢鸣峰辞去北京金融行业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在前李村流转大面积土地,建立了吴桥大润农业生态园,定位农业、科技、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围绕民生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在园内先期建起了22个春秋大棚,种上水果黄瓜、小西红柿、茄子、螺丝椒、羊角脆、博洋九甜瓜、草莓等。大棚的外围大田,种植天津的沙窝萝卜、白菜。

与传统大棚不同的是,这里新建的大棚以钢结构无纺保暖防水毡搭建,安装了自动遮阳卷帘升降机、自动防风恒温系统等。接下来,这里还将添置更多自动和半自动的设施,如:小管出流滴灌系统、插苗机等,让种植更加现代化。这个生态园与酒章文创园养殖基地相连,蔬菜的根茎叶喂养养殖基地的鸡、鹅、猪、羊等,而畜禽的粪便又成了生态园很好的有机肥。因此,园内所有蔬菜水果都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上的都是生态有机肥和酒糟,瓜果蔬菜销路很好,不仅吴桥当地批发商常来采购,还吸引了周边景县、德州、东光、宁津等地批发商过来采购。

园区负责人介绍,今年,生态园又种植了艾草、甜玉米和蜜薯。艾草是药食两用的品种,鲜的艾草可做青团、鲜艾粥,收获晒干后可以制成艾绒入药;甜玉米有两个品种,可以满足不同季节人们对鲜食玉米的需要;蜜薯采用覆膜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可以比裸地红薯提早一个月收获。红薯收获后刚好种白菜,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园区计划朝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文旅农业、休闲观光方向发展,做成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嫁接更多三产融合项目。”卢鸣峰表示,希望通过基地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增产增收。

2022-05-26 本报记者 胡学敏 本报通讯员 刘耐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8111.html 1 生态农业富农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