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30日
第05版:05

多种方式触摸运河

小 祁

现代人如何了解运河文化,“触摸”运河历史?行走在东光大运河畔,笔者找到了答案。

走进位于连镇的水工智慧博物馆,运河水势模拟场景中,弯道中水流缓,直道中明显快得多,对比间,谢家坝为何要建在此地?当时发挥了怎样的功用?心中的谜团瞬间解开;望着谢家坝坝体剖面图,夯筑结构清晰可见。举起锤子用力地朝夯土测试墙砸了几下,墙面纹丝不动。当即感受到了这座大坝的坚不可摧。

站在东光镇东码头村的沉船遗址公园,望着那艘斑驳沧桑的木船,旧时运河漕运的繁华场景跃入脑海:河中,舟楫往来;岸边,店铺林立。而今,虽然繁华已逝,但复建的木船、运河茶棚、古木桥等景点,向游客生动地讲述着这里的过往。

悠悠运河过沧州,美丽乡村入画来。如今,大运河积淀的数千年的历史风雨,已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与沿岸居民古朴醇厚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当时代巨轮航行到新的历史“风口”,如何展现大运河的独特风华?

沧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近年来,沧州积极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理念,因地制宜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如今,大运河宛如一条玉带,迷人的运河风光、历久弥新的运河故事、一个个特色文旅项目,让古老的运河更具生机与活力,也为沧州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繁华不只为追忆,更应是今生的触手可及。在漫长岁月里,联通古今的大运河,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多种方式触摸运河,为运河故事添加丰富、生动的注脚,“让人们一提到大运河,就想到沧州。”

2022-05-30 小 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8399.html 1 多种方式触摸运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