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以其洁白无暇受到世人赞美,历代文人更多赋诗填词,赋予梨花各种意象,从而抒发不同的感情。
梨花雪白
清明天地的深情赞颂
文人们把雪比作梨花,也把梨花比作雪。前者最著名的有岑参在《白雪歌》中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洁白的梨花代雪,描写美好雪景。后者有南北朝诗人王融《咏池上梨花》“翻阶没细草,集水间疏萍。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直接把梨花写作白雪。
由于梨花雪白,人们就把梨花开放时节描写成美好纯洁的清明天地,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丘为《左掖梨花》“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春风里洁白的梨花一片片地在玉阶上飞舞,把香气送进了人们的衣袖。和煦清洁的绝美天地给人舒心的感觉。《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前三句写鹭鸶捕鱼,后一句的梨花,看似无关,其实照应了远处的碧山,写出晚风里梨花瑰丽的身姿,突出山水花鸟这个空间的纯洁高远。
梨花灿烂
美好春光的抒情吟咏
梨花把春天的美好推向高潮,是春天的最后一道美景。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八首·其十七》“大堤时节近清明,霞衬烟笼绕郡城。好是梨花相映处,更胜松雪日初晴。”清明时节,烟霞在城郭上缥缈地蒸腾着,好似仙境一般。可是还有更好的,梨花在烟霞中闪烁,别有情致,胜那初晴的松雪一筹,春风和畅,春气荡漾。谢逸《咏蝴蝶》“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写蝴蝶用柳絮、梨花陪衬,桥面上的卖花人是背景,显出春意盎然的氛围。
梨花带雨
美人容颜的姣好刻画
梨花因其洁白纯净,被喻为美人,精美漂亮,沉稳雅静,姣好容颜和盘托出。元好问《梨花》“梨花如美人,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把梨花当作美人来刻画,天真烂漫,玉颊风露。洁白鲜嫩的梨花轻着微雨,尤其水灵新鲜,于是便有了美人之喻。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本是形容美女涕泪纵横的样子,后来变成形容女子的娇艳。
文征明《梨花》“翦水凝霜妒蝶群,曲阑风味玉清温。粉痕浥露春含泪,夜色笼烟月断魂。”梨花之淡装素静,宛如一位“雪作肌肤玉作容”的小家碧玉,沾上春天露水的梨花,如粉面含泪。夜色中轻烟笼罩的梨花,又如冷月断魂。宋孝武帝《梨花赞》“春时弄色于细雨微烟,恍玉人之初沐也。”雨中梨花,别具风韵,晚唐诗人司空图喻梨花为“瀛洲玉雨”,设想可谓高妙。
梨花遭雨
思乡怀人的哀怨倾诉
梨花经受风雨,多是凄苦哀怨的用语,是美在遭到蹂躏,表达孤独寂寞的苦闷。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用雨打梨花的景象,衬托相思女子的孤寂心态。秦观《鹧鸪天》“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借思妇的口吻说:从早晨到黄昏肠都断了。夜里刚刚灯油熬干了,窗外雨打梨花,还是闭门听着吧。
梨花独赏
仕途多舛的凄凉书写
淡雅皎洁的梨花,也惹人惆怅,一些宦海失意之人借梨花抒发寂寞苦闷的心境。来鹄《寒食山馆书情》“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诗人恨飘蓬,又自喻飘蓬。阶草遭雨,梨花满地,正表现自己人生失意,事业不兴。梅尧臣《苏幕遮·草》“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芳草也埋怨宦游的王孙们忘了归期。梨花落尽,春色匆匆归去,暗示仕途的春天正在消逝。
梨花飘零
时光易逝的孤独沉思
梨花花期短,又在暮春时节,因此文人们望着梨花,联想自己,会产生寂寞惆怅。梨花便被作为情感的寄托,表达时光易逝、好景不再的孤独感。岑参《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岑参自觉才不尽用,总有忧愤之感,才说自己虚度时光,转眼就老了,为没有大作为而羞愧。刘谦《春晚闲望》“东风满地是梨花,只把琴心殢酒家……归计未成头欲白,钓舟烟浪思无涯。”在外为官,久不得归,看着梨花飘零,正是自己漂泊在外的形象呀,进而写到晚笛吹起,春草再生,都易惹人思乡。终于说出白头已老、浪迹异乡的苦闷。
梨花高洁
纯美人格的真情表白
梨花洁白,文人们把梨花看作品质高洁、情操高尚的象征。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如雪般又轻又薄的梨花瓣顷刻间飘飞在空中,落在地上,满城一片雪白。诗人强调的是白色,柳絮只是陪衬。读者面对这幅清洁的画面,自然想到苏轼的人生态度。这是苏轼高洁人格的写照,人生要有梨花的纯美干净,于是此诗的哲理意味就透视出来了。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诗人把身居高位、摧残人才的人比作“高枝百舌”,在那里欺压弱鸟,而把张祜比作“带叶梨花”,当百花凋零之后,梨花以洁白之身独送残春。写景寓情,蕴藉深沉,“犹”字带讽意,“独”字带赞意,两相对比,其意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