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4日
第05版:05

最美志愿者 公益父女兵

本报记者 杨金丽 摄 影 魏志广

瓮龙昌、瓮清越父女。

瓮龙昌和女儿瓮清越热心公益

在市区爱心粥屋,在爱心便民服务点,或者其他公益活动现场,总是能看到一对父女携手而来、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沧州农商银行员工瓮龙昌,和他的女儿瓮清越。

公益路上,父亲是女儿的引路人,女儿是父亲的骄傲。一句简简单单的“走,做公益去”,成了父女俩最默契的语言,淳朴善良、利他奉献的家风,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传承。

公益路上父与女

2012年,上初中的瓮清越发现,平时忙着给她做饭、接送她上学、放学的老爸,忽然忙得无法照顾她了,很多事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后来才知道,原来老爸有了新“任务”:做公益。

那一年,瓮龙昌加入博爱人生爱心社,开始助老、助学、大病救助等各项公益活动,从此开启了另一种崭新人生。

孤寡老人家,有他不怕脏、不怕累打扫卫生的身影;助学部的孩子们,更是他事无巨细的关心对象。他多次组织夏令营活动,帮助高考的学子填报志愿、参加便民服务……

最让他牵挂的,是受资助的孩子们。

第一次走进双胞胎男孩儿阳阳、月月的家,他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两个孩子和爷爷相依为命,住在郊外的铁皮房子里,二人正坐在矮凳上点着灯学习……那天,他掏出了身上带的所有现金,还和小哥俩结成了对子。

双胞胎生在一个离异家庭。父亲因承受不了家庭破碎的打击而精神失常,到处流浪,奶奶也因此撒手人寰,两个孩子吃百家饭长大。但艰苦的环境却滋养出两颗坚韧的心,他们发愤学习,这让瓮龙昌非常感动。他像呵护自己女儿一样呵护着他们的成长。

一次助老活动,瓮龙昌特意带上了当时正读高中的女儿。当时天已经热了,但那位老人仍穿着棉衣。志愿者们给老人换上带去的应季衣服,打扫卫生,陪老人说话。她永远也忘不了当时老人的那份幸福与激动。她没想到,看似简单的“过去看看”,就能让老人获得那么大的幸福。至此她理解了爸爸,也开始尽可能地参加志愿服务。

阳阳、月月上大一回来的那个寒假,瓮龙昌决定带俩兄弟和他们父女一起做公益。那是清越第一次见到这对双胞胎兄弟。看到他们乐观开朗、阳光自信的模样,清越心中暗暗为父亲骄傲。

河南河北同做公益

河南河北,曾留下了父女俩激情饱满的公益足迹。

商丘,瓮清越开始在商丘学院中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并成为组织者,获得过奖励。

沧州,瓮龙昌承担着助学部的诸多工作,一些虽然不是他结对资助的孩子,也纷纷走进他的生活。其中,女孩儿欣欣,最让他惦记。

欣欣的父母离异,父亲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后来去世;叔叔精神失常,爷爷奶奶也因此饱受精神折磨。第一次走进欣欣家,她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车棚子里。一块木板隔出上下两个空间,她住上面;爷爷奶奶和父亲挤在下面。一家人生活在孤闭的环境中,连亲友都很少走动。欣欣从小叛逆,初中、高中阶段,几次都想辍学。心情不好时,她只信任瓮龙昌一人。瓮龙昌有晨跑的习惯。跑步时、做公益时,他就带上欣欣,引导她向善向上。

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欣欣最终考上了大学。像欣欣这样的孩子,他管过七八个。

这还不是结束。欣欣上大专后,瓮龙昌还“管”起了欣欣一家的生活。欣欣叔叔病情发作,见人就打,谁也管不了时,瓮龙昌就跑来安抚,让这个狂躁的汉子渐渐平静下来。欣欣的爷爷奶奶总是怀疑半夜家里有人。不管多晚,他都跑来,用手电筒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照着、安慰着……

本来素不相识,只因一份助学缘、一份公益情,而走成了亲戚。问他为何这么做?他只有一句简单的回答:“就是疼得慌,不能不管。”

至今,他依然默默地关心着这些孩子们,鼓励阳阳、月月考研究生,鼓励欣欣专接本,对他们说:“大大不需要你们的回报,等以后你们有能力了,要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

2019年,瓮清越在学校入党。她兴奋地给爸爸打来电话:“爸爸,我入党了,您也要加油呀!”

受女儿影响,这一年,瓮龙昌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21年成为积极分子,如今已是预备党员。他说:“原来我影响了女儿,现在女儿带动了我,我们父女俩相互成就。”

抗疫路上一起冲锋

运河区配件北路社区的居民们忘不了,这对父女两次抗疫期间那风雨中坚守的身影。

2020年疫情期间,瓮清越正巧在沧。当父亲说要当志愿者时,清越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面对母亲的担心和反对,她说:“我年轻,我得去。”母亲没再拦她。

每天,瓮龙昌都和女儿一起在社区参加各种防疫工作,摸排、执勤、消杀……危险面前,父女俩就像一对携手的孤勇者,逆行而上,迎风而战。也正是这次志愿服务,让父女俩心意相通,更懂得了彼此。

2022年春天,疫情再起。第一天,父女俩就站到了志愿者的岗位上。他们是亲人,更是战友。此时,瓮清越大学毕业,已是高新区一幼的老师。配件北路社区人多、平房多、旧楼多、面积大,抗疫的压力相对也大。志愿者由开始的30多人,发展到90多人。因为长年做志愿者,经验丰富,瓮龙昌成为志愿者负责人。他与大家分工合作,把最苦最累的活儿,留给自己和女儿。每天凌晨4点多,他去定点酒店接人到社区做核酸检测,然后再给隔离在宾馆的人员、居家隔离人员上门单独做核酸。将医务人员送回指定酒店后,他还要负责运送核酸检测的样本、清运医疗垃圾。有时还要引领负压车去接密接人员……此外,消杀、解决居民生活所需食物、为孤寡老人上门送饭、送药……事无巨细,哪里有需要,他就跑过去补上来,每天忙到晚上11点多,是常态。

让他欣慰的是,女儿和他一样,一直冲锋在前。无论是开着私家车运送物资、帮助社区整理资料,还是核酸检测时维持秩序、帮助采买、分发物品,女儿都赢得一片赞誉。最让大家念念不忘的,是她的一手好厨艺。为了解决几十名医务人员及志愿者们的吃饭问题,大家想办法凑齐炊具。瓮清越从小独立,烧一手好菜,此时变身“大厨”,为大家做起了饭。

其实,瓮清越这次当志愿者,还有一个小秘密:10多天前,瓮龙昌刚做了一个小手术,她做志愿者,能守在身边照顾,这让瓮龙昌感到很幸福。

如今,爱心粥屋、端午献粽等公益活动现场,经常能见到父女俩的身影。他们特别喜欢一句话: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并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有多少志愿者。城市的文明,与志愿者同在。

身为志愿者,父女俩感到很骄傲,也很幸福。(文中受助孩子为化名)

2022-06-04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8965.html 1 最美志愿者 公益父女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