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其征 通讯员刘宏杨)“由于疫情防控,工人不能有效到岗,对于汽车扎线生产企业来说,用工成为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现在开发区通过区内用工‘内循环’,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天津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人事科科长张丹萍说,今年公司产量得到了保障,达到了55.18万根,同比增长一成多。
前不久,位于沧州经济开发区的天津矢崎公司沧州分公司向开发区人社局反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企业遇到“招工难”问题。这时,区人社局又收到辖区沧州润昌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因转型升级,对用工需求有所调整的消息。人社局工作人员便第一时间联系润昌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详细了解公司的用工调整计划、保障措施等相关信息,对13名工作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并与天津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招用工负责人进行及时沟通。通过企业用工“内循环”机制,帮两家企业同时解决了用工难题。
面对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沧州经济开发区借助区内市场主体多、产业多元化的特点,建立了“每日问效、每周调度、每月分析、每季总结”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十问七找一宣讲”活动,各相关部门发挥桥梁作用,主动出击、走近企业,发现难题、解决难题,发现线索、掌握线索、利用线索,切实将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落实到位,帮助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一次深入调研中,区经发局工作人员发现健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完备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沧州昊福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开发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如果让这两家企业进行联合,既能拓宽企业业务,又能方便辖区群众。随后,区经发局安排专人协调企业“面对面”对接,积极搭建“互联网+医疗”智慧平台。
“通过面对面沟通,为企业之间合作建立了联系。(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