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大运河畔,碧水蜿蜒,风光旖旎。穿梭于城市街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生态更好了,当我们流连于美景之时,殊不知有多少人为此在默默坚守。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身处同一片蓝天,共担同一份责任。让我们携手共护美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
生态景观一步一景,运河故事精彩纷呈,文化遗迹熠熠生辉,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我市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15公里运河展美丽画卷
本报记者 祁 洁
生态玉带一起装点
晨光微熹,沉寂一夜的运河渐渐苏醒过来。早上6时,市区运河边迎来许多前来“打卡”的市民。有的悠闲散步,有的举着相机拍照,“一二一”,不时有健走队喊着口号从身边经过。运河边的清晨,好不惬意!
从新华桥沿河堤一路向南,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百狮园、运河公园……水蜿蜒,路逶迤,景连绵。
美丽景观,不止在市区大运河畔。
步入吴桥大运河畔,另一番生态美景跃入眼帘:红色革命小院、民宿小院……4000余个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精品庭院串起一道新风景线。
行至东光,画风又变。水驿古镇换新颜,古树、古码头续写新故事……东光县挖掘运河沿线的村庄特色,沿运河1公里打造生态景观文化带。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连成一幅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大运河保护与沿岸城市发展、环境改善密不可分。沧州大运河段总长215公里,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随着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持续推进、运河堤顶路的全线贯通,运河沿岸各县(市、区)加强运河沿线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在众人装点之下,一个个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连成一条生态玉带。
运河故事我来讲述
沧县杜林石桥上,两位妆容精致的女子,一人拉弦,一人打着木板说唱。身后,纪晓岚故居巍然伫立、古色古韵。这是陶艺爱好者张府成和画家刘志甜最近创作完成《运河之花》陶艺作品中的《沧县之花》。
在张府成的工作室中,每一件陶器都画里有话。为了在陶瓶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运河沿线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张府成和刘志甜将中国大运河沿线34个城市的运河风情浓缩于陶艺作品中,以新的方式讲述运河故事,让人们纵览陶器上的运河风情。
这里的陶器会说话,那里的文创产品藏着故事。在吴桥文创体验馆,原以为是一本线装书,打开却发现是笔记本,且在每一页边缘都印着一句杂技行话:“抽烟”被称为“草啃”,“吃饭”叫作“上啃”……旁边,吴桥抻面包装盒上,河中,碧水流淌;岸边,白鹭纷飞;最上方,“走运河”3个字,遒劲潇洒、意味深长。参观的游客不时地感慨:“以前对于运河文化的了解,多数是通过看书。没想到在这里变得这么形象直观,太有创意了!”
大运河既凝聚着沧州的精神血脉,又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可喜的是,一些有担当的人在传承创新中,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内涵,为运河故事添加丰富、生动的注解,将运河记忆镌刻在人们心中。
文化遗产合力共守
大运河水,蜿蜒流淌,千年不息。运河故事,从古至今,广为流传。
踏入泊头文庙镇尹庄村古贡梨园,“将军梨”“乾隆御梨”……一棵棵系着红丝带的梨树跃入眼帘。这些古梨树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也见证着村庄的兴衰巨变。为展现梨乡风情,泊头市以梨为媒,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挖掘当地传说故事,对古梨树进行保护,打造了古贡梨园。现今,这里已成为大运河畔赏运河风情、品梨乡古韵的新景点。
东光县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新建水工博物馆,谋划启动莲窝水驿古镇项目,以运河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沧县御碑苑水利风景区以捷地闸水利枢纽和乾隆碑为依托,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水利科技等资源,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对原景区进行全面系统提升。通过改造提升20余处景观节点,打造“九园”“十八景”,让运河文化“活起来”“靓起来”;
……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渐渐深入人心。如今,在我市大运河沿岸,每个地方都在努力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理念,让运河遗迹真正活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从自身做起,守护好这份文化遗产。
她用镜头呵护大自然
本报记者 祁 洁
陈新华一有空,就背着相机四处拍鸟。
陈新华拍鸟并不是单纯出于爱好,而是希望借助镜头下鸟儿的美丽姿态,唤起更多人保护鸟儿、珍爱自然。
今年55岁的陈新华是吴桥人。这几天,她一早一晚都骑着车子去运河边转。
棕扇尾莺喜欢潮湿的环境,每年麦收前通常会在麦地里筑巢繁殖,她想赶在麦子收割前抓拍一组照片。因此,吴桥大运河畔成为她锁定的重点地段。
可鸟儿行踪不定,麦地分布分散,更关键的是不能在麦地里蹚来蹚去糟蹋麦子,这可怎么办?思来想去,陈新华只能围着运河多转转碰碰运气。
前两天,她在河沿上转着,突然,一阵清脆的叫声令她喜出望外:“太幸运了,这就是棕扇尾莺的叫声。”拍了10来年的鸟,陈新华早已摸清了鸟儿的习性。于是,她循着叫声在周边找。远远地,她望见一只棕扇尾莺站在麦穗上四处张望,赶紧举起相机拍起来。
“棕扇尾莺十分机警,它从远处叼着虫子飞到巢穴附近,不会立即把食物投喂给小鸟,而是在周边先转几圈观察下情况;这只戴胜更有趣,瞧,它踮着脚、仰着头,恨不得一口就把虫子吞入嘴中,肯定是饿坏了。”陈新华一边翻着照片,一边介绍着里面的“主人公”。
“老陈,你为了拍鸟真是下功夫了。”平日里,不少亲戚朋友不理解。每次听了,陈新华都笑着回答:“谁让咱好这个癖儿呢。”
观鸟可远眺,拍鸟则要靠近。可鸟儿大多极为敏感,人一旦超越安全范围,就会惊扰了它们。陈新华常说,拍鸟的前提必须要爱鸟。
在县城里转,去村里踩点儿,沿运河抓拍,这些年以来,陈新华光鸟儿的照片就拍了一万多张。她经常把自己的新发现发到朋友圈。“以前运河边是烂河滩,现在处处是景点,这些鸟就是环境变化的见证者。”每次,她都在照片下方写几句感慨。
如今,陈新华的“拍友”越来越多,爱鸟护鸟阵营也在不断壮大。平日在拍鸟的途中,碰到果园里挂鸟网或有人伤害鸟儿,她们总是想尽办法做工作。陈新华还特别提醒,冬季,公园或者村庄尽量不要把水面的芦苇全部清理掉,适当保留一部分,给鸟儿留点儿栖息的空间。
市生态环境局:
较真“一微克” 留住“狮城蓝”
本报讯(祁洁)“天越来越蓝了,空气越来越好了,生活越来越舒坦了。”6月1日7时,正在市区人民公园锻炼的市民刘娜,随手拍了一张蓝天照晒到朋友圈。
蓝天很美,空气质量数据也很“美”。据市生态环境局最新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截至5月31日,我市PM_2.5累计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1%,空气质量优良天123天,占比81.46%,较去年同期增加13天,优良天数在全省8个传输通道城市排名第一。
近年来,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我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紧抓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守好生态底线。积极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深化涉VOCs工业企业和工业炉窑整治;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工地、道路、料堆场等扬尘污染管控;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强化路查路检,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坚决做好禁燃禁放禁烧管控工作。通过多措并举,推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他们要一微克一微克地抠、一天一天地争取,让蓝天白云与狮城人民生活常伴。
任丘:
生态环境社会监督员上岗
本报讯(祁洁 张双)为聚焦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作用,5月31日,任丘市生态环境分局举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聘任仪式,5名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此次受聘的5名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既有企业负责人和媒体记者,也有教师和志愿者,聘期为3年。社会监督员代表邝亚亮说:“环境保护工作是全民行动,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我将尽最大努力当好环保‘宣传员’‘服务员’和‘监督员’,为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任丘市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亚杰表示,生态环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他们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生态环境监督工作,促使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环境问题得到妥善、有效解决。
清洁美丽 有我有你
刘彦芹
步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所爱。除了健身效果,徜徉于林荫大道上,嗅着花香草香,目之所及皆养眼,步行成了享受。
狮城大地何时开始变得干净美丽的?似乎是在不经意间,身边的景色一天天变了、变了,变得如此明媚。而这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改变,却是久久为功建设美丽沧州的不懈努力!
穿沧州而过的大运河,成为一条绿色生态长廊,也成为沧州一张靓丽名片。我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发力突破,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运河文化名城目标,打造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景观带、全域旅游带和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县城,抑或是乡村,运河两岸一步一景,处处迷人。中心城区、沿岸县城,高端大气、风格鲜明、底蕴深厚。小村庄以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引领,融入运河主题元素,打造产业发展型、休闲旅游型等美丽乡村建设样板,用“绣花”功夫建设高品质美丽乡村示范带。
狮城大地上,广大城区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精品街道、美丽街区、如花园般的小区环境,让我们时时拥抱美丽;广袤农村,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使乡村尽显田园美景。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空气越来越能让人畅快呼吸,水变得清冽干净。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_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5%、1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73.2%,三项指标在全省八通道城市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一。国、省考断面水质在全面“消劣”基础上实现全面“消Ⅴ”,达标率保持100%,捷地减河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水环境质量创13年来最好水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
天在变蓝,水在变清,越来越多的人在鸟语花香间心情渐佳,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路依然漫长:我们,还可能与重污染天气遭遇;我们,依旧会面临绿色发展中的深层次难题。百战不殆,唯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信念不动摇,坚持依法治理、依法保护不动摇,坚守生态环保底线不动摇。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为美丽沧州这幅蓝图,绘上属于自己的一笔,将是我们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