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9日
第05版:05

100多年前,在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二街村,有一家名为“存仁堂”的中医药铺,颇有声望。这家药铺还走出了一位享誉全国的中医名家——

大医精诚吴兆祥

本报记者 哈薇薇

生于中医家 师承施今墨

1895年,吴兆祥出生于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二街村,他的祖父吴履信是位受人尊敬爱戴的老中医,仁心仁术,祖上留下的中药铺“存仁堂”更是济世救人、闻名乡里。吴兆祥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医学。他勤奋聪慧,精于古文和古代医学著作,熟读《黄帝内经》等中医药著作后,更加坚定了从医的志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932年,吴兆祥通过努力考入施今墨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以求取得更高的医学成就。施今墨是中西医汇通学说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当时北平的四大名医之一。吴兆祥一直敬重施先生的医术、医德,他的志向便是成为施先生这样的大医,解除广大群众的病患之苦。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在华北国医学院学习的4年时间里,吴兆祥除了系统地学习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还综合学习了西医的病理、解剖等知识。学院附设医院,注重医理与实践相结合的施今墨先生亲自应诊,并在现场为学生讲解。当年侍诊于施今墨先生左右,亲耳聆听老师教诲的情景,给吴兆祥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更成为他日后行医的心灵指引。在5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吴兆祥始终恪守着一个医者的德行操守。

当时华北国医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京津及周边地区,其中河北籍的学生较多。吴兆祥进入华北国医学院就读时已过而立之年,他宽厚正直的人品、儒雅倜傥的风度以及丰富的学识,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敬重,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哥。毕业前夕,同学们集体撰写了一篇对吴兆祥评价颇高的短文以作留念。文中写到:“吴君兆祥,冀之沧州孟村人。先世以耕读积庆,学术文章渊源可叙。君尝攻经史,文藻颇有可观,卓荦倜傥,凛然有豪气。其心其志,唯期拯救平民,于是锐心医道,而与小儿科尤为登堂入室。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君斯有之。君年长于全班,而品学兼优,又为吾侪冠,故同学吾辈咸以兄长称之。”

穷人优先治 践行医者心

1936年6月,吴兆祥以优异的成绩在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曾在北平名医汪逢春先生的诊所行医,并以汪逢春为师继续学习,同时兼北平国医公会施诊所主任。1943年9月因战乱举家由北平迁往天津,先在天津一区24号路行医,半年后于六区南昌路开设“瑞源堂”药铺兼行医。虽然生活和工作的颠沛流离让吴兆祥饱尝艰辛,但始终没有动摇其“鞠躬尽瘁、救死扶伤”的医者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战乱年代因种种困境而濒危的中医药行业迎来了新的曙光。1953年2月,吴兆祥重新回到北京,先后在同济堂、同仁堂医院任主诊医生,踏入国家正规医院的大门,这让吴兆祥如沐春风。他意气风发、更加努力地践行着一个医生的天职。

当年的同仁医院虽为综合性医院,但中医科不分内外、妇儿、五官等专业科室。中医大夫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来问诊的病人络绎不绝。加之吴兆祥对内、妇、儿等疑难杂症都有着极深的造诣,故全国慕名求医者争相上门,他经常持续工作到下班以后还不能结束。对病患,他向来一视同仁,即便对方位及高官,在他那里也必须按顺序排队诊治。但对于生活困苦的农民,他却经常大开方便之门,优先诊治。

70年代中期,吴兆祥从同仁医院的岗位上退休。但他的诊疗工作却是退而不休的。80岁高龄的老先生主动到街道“红医站”为慕名求医的患者看病。除此之外,家中也经常挤满邻里街坊或是亲朋好友介绍来的求医者,吴兆祥依旧乐此不疲地为病人诊病把脉、巧拟良方。

退休10年,门庭若市,90高龄,处方不息。他一次次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诠释着自己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后人吴忠源还清晰地记得吴兆祥对他的教诲:心中有德,眼中有人,目中有爱,行中有善。

一生勤学勉 医案后世留

吴兆祥后人、沧州民族文化学者吴丕清回忆,吴兆祥终生保持着刻苦勤勉的学习习惯。许多被他常年翻阅的医书都磨破了角,家里也堆满了他不断研读的中医杂志。他视历代中医大师的典籍为至宝,不但自己从中汲取教益,还竭尽全力让其流传下去,惠及世人。1974年,“文革”的风潮还在继续,吴兆祥冒着极大的风险,辗转将自己保存的一本《丁甘仁医案》交由沧州地区革命委员会翻印出版,以了却自己的夙愿。

他曾亲自整理医案两次。第一次是在1962年至1964年,整理的是60年代初在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应诊时的医案,共总结了15篇具有典型意义的医案,附有治疗体会与心得;第二次是在1981年至1984年,整理的是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医案,这是他退休后在街道“红医站”和在家为邻里亲友诊病时的处方。吴兆祥精选出其中数十个案例,并写下按语,为今后的中医诊疗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

吴兆祥生活极其简朴,饮食不求膏粱厚味,晚年仍坚持运动,精力充沛惊人,直至92岁高龄。他去世后,由后人整理出版了《吴兆祥医案》,成为中医药领域的又一部珍贵典籍。

纵观吴兆祥的一生,亦可映衬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之光。他师出名门,潜心医道,文采可观。在他92年的人生历程中,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起伏动荡、政治运动的冲击和家庭的变故。但他宁神定志,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以大医精诚的济世之心,着手成春,为祖国中医药学的发扬光大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2022-06-09 本报记者 哈薇薇 100多年前,在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二街村,有一家名为“存仁堂”的中医药铺,颇有声望。这家药铺还走出了一位享誉全国的中医名家——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2637.html 1 大医精诚吴兆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