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志辉 本报通讯员 王恩钊
建立黄骅市首个村级党史馆,超1.2万余人次“打卡”参观;创新运行“党建+全科网格化”管理村庄模式,村内矛盾问题随见随清、村民需求困难即知即办;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开拓净化水站、冬枣采摘园等营收渠道,让绿色经济鼓起父老乡亲的口袋,去年集体收入达到75万元;翻修村内主街道路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实现村内路路通、全村无死角亮化……
这一连串实事是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乡亲的“幸福清单”。这一切得益于村里去年上任的“90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俊男。初见万俊男,帅气的短发,乐观开朗,举手投足间富有朝气。谈起村情,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聊起成绩,他却谦让未遑,淡然道:“羊四村的变化,是全村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就是一名服务群众的‘店小二’!”
扎根乡村的“真心”
羊四村总人口844人,238户,回族群众占95%以上,是典型的民族村。都说“村庄强不强,关键看头羊”,2021年,面对新一轮的换届,羊四村的老支书因为超龄,不能续任,村内最年轻的党员万俊男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1990年出生的万俊男,大学期间入党,毕业后回到黄骅创业,经营着3家教育机构,已是小有成就。经过多方了解,羊三木乡党委看中他做事有魄力、有章法、有公心,希望他能够回村任职。
个人事业有声有色,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劝他放弃:“你的事业刚刚步入正轨,难道就这样放弃?”“村里的事情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你年纪太轻,容易得罪人,落一身埋怨图个啥?”……然而,党员的初心,让万俊男感到这是一份难以推卸的责任。
2021年初,万俊男先后以全票和96%的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满满的期许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如何快速进入角色,让那些爷叔辈“两委”成为“左膀右臂”,成为万俊男新官上任的第一道考题。
到任后,万俊男有时间就找村“两委”干部谈心,通过真诚、质朴、交心的接触,他的主动换来了“两委”的支持与认可,双方的关系也从“我要谈”逐步转换成了“找我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执行力不断增强。同时,他与村民一起干、一起聊,面对面地听民声、问民计,拉家常式地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邻里关系悄然间改善。
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为了以党史学习教育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万俊男将原先的村委会杂物间建成黄骅市首个村级党史馆,馆内陈列的毛主席像章、荣誉奖章、党报党刊、老革命物件等百余件展品全部来自群众捐赠。开馆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党史学习教育100余场次,超1.2万余人次“打卡”参观,很多村民更是将其作为接待亲朋好友的重要一站。
为民服务的“丹心”
“农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很难做到事无巨细,那些‘遗落’很可能成为矛盾隐患的源头。”基于此,万俊男一上任,就针对乡村治理展开了走访调研,根据村内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探索推出了“党建+全科网格化”管理村庄的模式。
根据村庄布局,万俊男将整个村庄分为5个网格片区,成立“1+1+N”(即1个党支部+1个网格化+N个党小组)网格管理模式,由党支部书记任总网格长,主抓谋划、抓部署,村“两委”成员分别任5个分区的网格长,分别管理每个分区的事宜,分区下设一个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由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等组成),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长和网格员每天下沉网格内,领取网格工作日志后,负责本网格内防疫、环境卫生、坑塘、矛盾等一系列日常工作巡查,发现问题随手上报‘随手拍’网格群,网格长负责协调解决。”万俊男介绍道,围绕从小事着手、向短板发力,通过“随时发现、及时反馈、快速处理”的管理模式,万俊男积极协调翻修了1.5公里村路,新搭建12个下水井,消除了38处安全隐患,无一新增私搭乱建,110个垃圾桶随满随清,矛盾隐患随出随清,村民生活得越来越有品质。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