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6日
第06版:06

情寄琴音 无言也暖

因为爱好音乐,李斌的耳朵格外灵敏——特别是对口琴声。后来,他直奔北京电影学院“偷艺”,在音乐的国度里一直前行。

多年来,李斌寄情音乐,一直在路上。

李斌和他心爱的口琴。

本报记者 康 宁 摄影 赵华堂

童年的黄昏,放学晚归,独自徜徉于细碎的树影间,从衣袋中掏出心爱的口琴,边走边吹……

口琴声响起,60岁的李斌就仿佛回到儿时。那或急或缓的旋律穿越时光,唤起动人心弦的记忆。

怀着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感,李斌退休后,重返校园,义务教授学生口琴演奏。走过多少学校、教过多少学生,他已记不清,仅捐赠的口琴,就有100多把。

情寄口琴

因为爱好音乐,李斌的耳朵格外灵敏——特别是对口琴声。

受家庭影响,李斌自小喜欢吹奏口琴。夏日的月光下,坐在院里纳凉,吹上一段《山楂树》,夜风伴着琴音环绕,那感觉,李斌至今难以忘怀。

后来由于工作、学习忙碌,李斌的爱好一度搁浅。一次,多年未见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聊到兴致浓时,李斌翻出尘封多年的口琴,准备吹奏一曲。可试吹了几个音符,都不对。这令他很沮丧。朋友走后,李斌把自己关在屋里,一遍遍吹奏,几天后,才慢慢找到感觉,嘴唇却磨掉了一层皮,但他心里高兴。

自此,一发而不可收。练口琴成了李斌的日常。清晨5时,小区旁边的树林,成了李斌的练功场。气息不够、舌头不够灵活,就反复练习,舌头上常常新泡叠旧泡。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两个月,李斌的吹口琴水平快速提升。他听说北京电影学院附近有个口琴、口哨、口技基地,有相关才艺的能人经常到那里展示表演。于是,李斌直奔北京电影学院“偷艺”。

看着大家在舞台上尽情展示才艺,李斌也按捺不住。趁大家表演间隙,他走上舞台,先是吹了一段口哨,然后拿出口琴,开始吹起来。右嘴角控制主旋律,左嘴角吹伴奏,不借助其他乐器伴奏,李斌只用口琴就完整地吹出整首乐曲。这种复音吹法在当时很少见,一曲吹罢,吸引了不少口琴爱好者主动过来与李斌讨论。

4天的学习切磋,李斌收获满满,渐渐地,他掌握了复音口琴的18种吹奏方法,并根据乐曲风格进行改进和创新。

义务教授

李斌家书房一隅,密密麻麻排列着大小不一的口琴。有塑料的、钢制的、纯银的,最小的如糖果般大,最长的有80厘米,需要两人协助才能吹奏。

每隔一段时间,李斌便为这些宝贝“体检”一番,逐个托在手心检查,脏了的擦擦灰,零件不灵的赶快修补好。

而如何将吹奏口琴的技法传承下去,更是李斌不断思索的问题。为此,他一直在努力。他经常到小学、大学义务教授口琴演奏,并被沧州师范学院和沧州开放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到农村学校教学,李斌有时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他吹奏着快乐的旋律,让乡村的留守儿童不再孤单。有的学校地点偏远,他就留宿在那里。遇到条件有限的学校,李斌还捐赠口琴。每每看到孩子们认真学习口琴的样子,李斌觉得自己所有付出都值得。

2020年,机缘巧合,李斌被邀请到西藏林芝培训当地音乐老师。十几天的培训,李斌和当地很多老师成为朋友。培训结束的答谢会上,大家一起载歌载舞,李斌身披哈达,吹奏起《北京的金山上》……此时,音乐环绕中,一片欢声笑语。

风筝与草原

音乐感染灵魂,而他另一大爱好,则是放风筝。用他自己的话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李斌放的风筝可不简单,夜光风筝、运动风筝……最长的足有50米,高高飘扬在空中,蔚为壮观。

风筝好看,可放起来却充满风险。收线时,李斌常常被拉伤。遇到风稍大的天气,风筝线还容易被挂断。有一次,李斌和朋友们为了追断了线的风筝,开车跑出十多公里。

吹口琴、放风筝,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爱好,却被李斌玩得“文艺范儿”十足。

茫茫草原,一望无际。一有时间,李斌便和朋友们,自驾到草原放风筝,当然,每次外出,定会带上口琴。一路上,天苍苍,李斌兴致盎然,拿出口琴,吹奏起《天堂》,美妙的旋律草原响起,令人陶醉。

夜晚,微风轻拂,三五人放飞夜光风筝,如繁星闪烁,点点浮动。一曲响起,那怀旧风味荡漾在草原,让人如痴如醉。

2022-06-16 因为爱好音乐,李斌的耳朵格外灵敏——特别是对口琴声。后来,他直奔北京电影学院“偷艺”,在音乐的国度里一直前行。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2890.html 1 情寄琴音 无言也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