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 超
边吃饭边看动画片、大人孩子一起刷手机、孩子一闹就用平板电脑哄……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喜欢用电子产品哄孩子,近半数家长引导小孩科学用眼的意识普遍较弱,不少儿童沉迷电子产品。
家长热衷用电子产品哄娃
“我儿子一周岁,看到大人玩手机,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总想抢过来玩。孩子爸还经常抱着孩子刷手机,看娃娱乐两不误。经常说他,可是改不了。”市民张婉悦说,她表姐家孩子也这样,经常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把手机收起来孩子就闹,玩手机还能消停会儿。
现在,电子产品已成为许多家长用来哄孩子的“玩具”,不少家长表示,只有电子产品能哄住娃,不给玩不行。“我外甥两岁多了,因为不常见,跟我不太亲近,但只要拿手机一哄,可听话了,又亲又抱的。”市民李佳佳说,“我朋友的孩子3岁半了,每次大人谈事情,朋友就把平板电脑拿出来给孩子看节目。”
为了带娃轻松,给孩子玩平板电脑,平时电视开着当背景音,成为不少家长的日常。不仅在家里,在公共场所,孩子坐在家长旁边玩手机的场景也很常见。记者在一家饭店看到,两位家长带着3个孩子用餐,3个孩子几乎全程玩手机,家长边吃饭边聊天,偶尔催一下孩子吃饭,孩子根本不听。
一些家长或是因为工作忙碌,或是意识薄弱,喜欢把手机给小孩玩,因为孩子一玩起来就不哭不闹了。慢慢地,孩子玩电子产品上瘾。这也是导致小孩视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迷上电子产品
市民刘女士的儿子出生7个月后就开始接触电子屏幕。2岁之前,孩子的兴趣在电视上。上幼儿园后,孩子转而迷上手机和平板电脑。“里面有一些早教启蒙动画片,本想给孩子学习的,没想到孩子却迷上了手机,现在刷短视频比大人还熟练。”刘女士说。
刘女士说,身边有好几个不到10岁就戴上眼镜的孩子。“侄子读六年级,之前他们班除了他外都戴眼镜,现在,他也戴上了。”刘女士说,侄子沉迷手机游戏,回老家就用爷爷的身份信息注册账号,不让玩就闹。
身处网络时代,电子产品已成为“刚需”。在采访中,问及大人是否会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时,近九成受访者表示会。
培养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也是家长的重要功课之一。既要限制使用,又要有所接触。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能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我们在孩子面前很少玩手机,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现在孩子6岁了,对电子产品兴趣并不大。”市民张丽说,她家孩子不仅喜欢读书,还能写一手好字,她每天带孩子户外运动两小时,同时控制孩子每天看视频,累计不超过1小时。“有家长的陪伴,其实孩子能放下手机。”张丽说。
多陪伴培养更多爱好
0至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长时间高强度用眼,加上电子产品发出的各种射线,会严重刺激眼睛,容易造成干眼病,也是诱发近视的原因之一。
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超过9%,最高的达到了19.1%。“这在门诊中也有体现,前来就诊的患者呈现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近视问题。”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张沧霞说。
张沧霞介绍,青少年如果每天面对电子产品6小时以上,还可能会出现视频终端综合征,眼睛出现发红、充血、干涩、有异物感、分泌物多等症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因屏幕小,需要更近距离观看,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更大。2岁及以下儿童,不建议看各种屏幕。
“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带来的不只是视力的伤害。”心理咨询师季红说,沉迷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少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社会适应与人际关系有所欠缺。且网上不良信息较多,会影响孩子价值观形成。
她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少用电子产品。家长应该认识到,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应多抽时间与孩子游戏,带孩子去户外活动,与同伴一起玩耍。把电子产品交给孩子时,要提前做好时间及方式的约定,并坚持原则,不要轻易向孩子妥协。
此外,家长也可以考虑多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减少他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让孩子更全面、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