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2日
第07版:07

高扬开放风帆 打好沿海品牌

孙金鹏 杨 菲

海兴县作为沿海县市,在抢抓机遇、扩大开放的历史节点上,要想率先发展、跨位赶超,就必须全力以赴打沿海牌、走开放路,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大开放格局,让海兴这艘“舰船”高扬起开放风帆,向着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彼岸破浪远航。

掌舵引航——

高擎解放思想大旗凝共识

经济要开放,思想先解放。解放思想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思想通了,一通百通。

“八问”大讨论,扩展新视界。以“海兴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为主题,以“八问”为主线,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实际,把自己职责摆进去。一问有没有从政治上考量问题、解决问题的敏锐性;二问有没有为海兴人民谋福利、为海兴荣誉奋斗的情怀;三问有没有跳出海兴看海兴、放眼全国乃至世界的开放视野;四问有没有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开创新局的决心;五问有没有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发展意识;六问有没有会干事、干成事的过硬本领;七问有没有拼、细、实、快、韧的工作作风;八问有没有统筹发展与安全、发展与环境的系统观念,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八问”大讨论的深入开展,海兴干部群众克服封闭僵化的思维、打破画地为牢的桎梏,鼓足干劲、勇争一流的发展热情日益高涨,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已化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

县情大起底,把准经济脉。深入开展“摸实情、捞实数、提实效”县情大起底活动,各乡镇场、开发区和县直各部门利用半月时间,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方位地摸排信息、了解情况。对摸排调查出的各类数据信息,全面梳理汇总,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一周一更新,确保信息数据精准无误、随时可用。通过开展大起底活动,各级各部门真正把全县的各项底数捞实了、摸清了,各级干部切实做到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心中有数、手里有方,有效避免了信息上报迟、漏、错等问题,基层基础工作的精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十届县委班子在深入解放思想、客观审视海兴的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靠海而兴”的总体目标,形成了“12345”的发展思路。全县各级干部围绕紧紧围绕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奋进争先开拓意识,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为建设沿海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第一季度,在全县疫情防控“零传染、零确诊、零疑似”的基础上,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沧州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沧州市第三,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做强引擎——

狠抓对内对外开放增动力

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海兴的差距在开放、潜力在开放、希望在开放。要把开放置于突出位置,把对内对外开放作为敲开国内发达地区和世界大门的“金钥匙”,全民招商,对接高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精心造势,浓厚招商氛围。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要实现大的突破,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人人关心扩大开放,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大招商意识,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招商合力。要参照先进地区,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引进项目和资金的单位及个人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招商的热情,充分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积极性,营造“全党动员、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善于用势,发掘自身潜能。放眼海兴,自身的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一是区位优势。海兴离黄骅港最近,海兴和港口的关系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叉、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是两个行政板块,但却是一个经济板块。二是土地优势。海兴有13.59万亩未利用地,特别是临港区域有11.89万亩盐田可以用作建设用地,这将是支撑海兴发展、加快海兴发展的首要优势,成为区域发展的“聚宝盆”和“黄金地”。三是交通优势。海兴境内有津汕高速、沿海高速、石黄高速、邯黄铁路、黄大铁路,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铁在海兴设有站点,正在建设的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和即将建设的邯港高速穿境而过,初步形成了“四条高速环绕、四条铁路交错、多条高等级公路连接”的路网格局。招商引资工作中,海兴将擦亮港口这一“金字招牌”,用好土地、交通等方面优势,积极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海兴。

巧妙借势,寻觅招商契机。海兴调整招商策略,主动借助外部优势,多角度寻觅招商契机。如今的海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为海兴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人才、交通、产业、生态深度对接,带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二是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为海兴主动服务雄安新区,推动多领域协同发展,打造雄安新区清洁能源供应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渤海新区开发开放格局日益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海兴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实现错位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四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广泛开展,沧州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日益密切,为海兴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陆海统筹,搭建了难得的发展平台。

筑牢甲板——

提升发展承载能力夯平台

海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个是硬环境,就是工业园区,没有园区,项目就没有载体;一个是软环境,就是营商环境,环境不优,企业就不愿落户。同时,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不懈惠民生,在加快发展中维护群众利益,在改善民生中凝聚发展合力,为加快开放步伐、建设沿海强县提供不竭动力。

建设园区,扩容载体。以省级“化工产业园”获批为契机,大力实施县经济开发区道路建设及配套工程,完成污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特勤消防站及应急储备库,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推动水厂建设,全力打造管理规范、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高标准经济开发区;着力推进县城工业集聚区道路及管网建设,做好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加快发展轻工制品、装备制造、临港物流、新能源等产业,带动沿海临港经济的跨越发展;着力抓好高湾洼冯体育器材园区、辛集鱼子鱼粉园区、张会亭渔网加工园区建设,加快传统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努力推动传统产业上档次、创品牌、增效益,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以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园区的发展提升。

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创新建立推进落实机制,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实施“周复盘、月要账、季测评、年收官”机制。各级各部门把承担的工作任务,实行清单台账管理,县党政联席会每月听取一次县委常委和副县长工作汇报,县委书记不定期调度重点工作,在全县形成人人谋发展、人人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稳步推进国企、投融资体制、金融体制、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行“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民声民意直通车”,扎实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家直通车运行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改善民生,凝聚合力。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办好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全县教育发展水平。着眼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从兜底线、促普惠、市场化三个方面推动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健全托儿、托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保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持续推进就业促进工程和就业帮扶。不断深化“四医联动”改革,持续提升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提升项目,全力打造“健康海兴”。

2022-06-22 孙金鹏 杨 菲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3099.html 1 高扬开放风帆 打好沿海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