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运河边垂柳依依、树荫绵延,正是散步游玩的好去处。紧靠大运河的御果园,也迎来一年中的“黄金时段”。
眼下,大棚内,甜瓜挂满藤架,新栽的火龙果已舒展开“腰肢”。露地里,桃树、梨树、苹果树正憋足劲吸收养分,生怕落下趟。不时有游客走下河堤到这儿采摘,负责人孟宪良一会儿当导游,一会儿又给工人指导技术,忙得站不住脚。
御果园位于沧县捷地回族乡曹庄子村,面积共有120亩。“这片地南面挨着御碑苑,往北走不多远又是王希鲁闸,盘活土地建采摘园,既能和这两个景点连成线,为运河增彩儿,还能蹚出一条新致富路。”说起在这儿落脚的初衷,刚才还眉头紧蹙的孟宪良,咧开嘴笑了。
御果园不同于其他采摘园。走在园子里,记者听到的都是些陌生名字,紫油桃、番石榴、嘉宝果……若不是有技术人员介绍,这些稀罕果树还真难以分辨。
品种越稀罕,就意味着种植风险越大。这个品种,管理过程中稍微疏忽一点儿就可能会“夭折”;那个品种,不适应这里的土壤。再加上旱涝、冻灾等不确定因素,这两年,园子里不知淘汰了多少个品种,伺候活一棵树苗可难了。
苦尽甘来。如今,已有200多个品种在御果园相继扎根,其中,光桃就有100多种。目前,已有30多个品种的桃见了果,每年能从6月份能摘到11月份。
孟宪良告诉记者,2020年初,采摘园刚建成的时候,河堤上还是土路,周边灰头土脸的,很少有人来这儿玩。现在,堤顶路通了,河边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高,他干劲更足了。虽然他每天守着运河,但这景总也看不烦。每天回家吃饭,他来回都沿着河堤骑自行车。“那感觉可好啦!”这句话,孟宪良一会儿工夫就重复了好几遍。
6月22日下午5点,干完活的孟宪良坐在河堤上偷了会儿懒。水波潋滟的大运河静静地流向远方,时不时有骑行的、遛弯儿的从身边经过,转身望了望自己的果园,绿树葱葱、瓜果飘香,丰收在望,他幸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