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正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广大干部要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攻坚克难、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守根,悠悠文墨冠古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纵观历史,无论是“饿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经》,还是 “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的《周易》,抑或是“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的《红楼梦》,无不彰显着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汲取探索精神,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汲取爱国热忱,从“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汲取蓬勃伟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
利民,昭昭文韵聚民心。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的高速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继续创造出诸如《只此青绿》《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互鉴,荡荡文脉通内外。站在世界历史的十字路口上,希望与挑战并存,回顾过往,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和平、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并始终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不断推进文化交流,多层次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冬奥会展现大国风范,孔子学院彰显古国底蕴。奋进新征程,全国全党人民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展现出中华文明包容开放的气度和坚如磐石的担当。
(作者单位:沧县兴济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