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1日
第03版:03

洗手四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勤洗手更要会洗手,一些“想当然”的洗手方式,无法达到除菌、预防疾病的效果。下面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洗手次数越多越好、越久越好

很多人认为,增加洗手次数、延长洗手时间就是认真洗手了。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洗手的方法,最好用“七步洗手法”。

洗手次数过多,会对手部的皮肤造成伤害,若手部有裂口,肥皂的皂液会浸透到裂口里,可能造成病菌感染。而且,如果动作不到位,只是单纯延长洗手时间也难以起到应有效果。

此外,使用合适的清洁消毒产品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推荐用洗手液来洗手。没有洗手液时可使用香皂或肥皂,但需要保持干燥,否则易滋生细菌。外出不方便水洗时,可携带小瓶的速干消毒液清洁双手。没有手消毒液时,湿纸巾也可以派上用场。

误区二:免洗洗手液效果更好

有些人觉得,日常洗手并不“可靠”,得用一些辅助手段来洗手,比如,免洗洗手液,这样消毒的效果才好。

其实不然。当手上有可见的污垢时,免洗洗手液的消毒效果会受到影响,建议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只有在双手没有肉眼可见的脏污时,才可以考虑使用免洗洗手液。同时,在洗手液自然干燥之前,不要用纸擦拭或者用水冲洗。

误区三:酒精也可用来洗手

新冠病毒怕酒精,那是不是可以用酒精直接来消毒双手呢?逻辑上看,没有问题,但实操时就有局限性了。酒精和免洗洗手液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免洗洗手液内含护肤成分,对皮肤伤害小。但是,反复直接使用酒精擦拭双手,容易造成皮肤干燥等健康问题。当然,偶尔可以使用酒精消毒双手,此时,选择涂抹和擦拭的方式更为妥当。

当使用酒精喷雾消毒双手时,应注意远离潜在火源,比如抽烟人群、电器、炉灶等,避免引发火灾。

误区四:外出才需洗手,宅在家里则不用

外出回家,第一件事是洗手,这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但不少人觉得,家里很干净,没必要经常洗。其实这种认识不正确。真正判断是否需要洗手的原则不是出不出门,而是是否触摸“易感”部位或接触了污染物品。

建议在准备食物前,吃饭或吃药前,触摸口鼻前,抱孩子或给孩子喂饭前等以及咳嗽或打喷嚏后,上厕所后,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钱币后等情况时,一定要洗手。

韩学敏 整理

2022-07-0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1571.html 1 洗手四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