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杰
盛夏时节,走进青县木门店镇野兀屯村的大方玉米示范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长廊,玉米苗葱郁茁壮、长势喜人。“再过几个月,又是一个丰收季。”村党支部书记吴淑通高兴地说。
可在一个月前,吴淑通还是坐立不安。当时,眼看着老百姓自己种的玉米都出苗了,大方种植还没动静,吴淑通坐不住了,去问托管合作社的专家。专家让晚点种,说有利于雨水的利用和后期生长。当时,吴淑通和村干部们半信半疑。如今看着大方种植的玉米长势喜人,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种地不相信科学不行。”村民张长治向吴淑通“要求”:明年有合适的机会,自己家的地也要流转托管出去科学种植。
近年来,木门店镇镇、村集体流转土地8000亩,通过与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对土地开展耕、种、管全程托管。“如果种粮的所有环节都自己做,成本高、负担重。”吴淑通说,专业化托管服务弥补了村民技术等方面的短板,让乡亲们种地更省心省力。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种粮才更高效。”种植大户张学森说,他所在的托管合作社每周交流一次,遇到关键生产时间节点,两三天就要座谈交流一次。他整天琢磨的事情,就是怎么用好技术,让粮食产量增长、种植成本下降。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张学森承包的土地播种前,给种子进行二次包衣,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各托管合作社铆足干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围绕农资购置、农机服务、种植技术等关键环节进行生产竞赛,提高种植效益。这背后,村干部全程配合,不仅做好土地流转,还时常去田间地头“打卡”,做好浇地、看护等工作。
土地流转,差一户也成不了方,但有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愿意自己种地,不愿意将土地流转。村“两委”就在大方以外,帮助想种地的村民找到合适的地块。木门店镇一些村干部带头把自家的好地置换给村民种,保障流转土地成方连片。
“看看我们村的玉米长得多壮实,一株也没倒。”“现在说太早,我们村的玉米长得也不赖,过两三个月咱再看。”一场大雨过后,桥北头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浩来到地里“打卡”,正好碰上蔡村村党支部书记周炳革,两人就在地头上聊起来,言语间有着比试较量。张浩说,土地集中连片,可以规模化种植,也可以实现节水、节肥、节工和增产,他和乡亲们有信心守护好这一片片土地大方,争取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