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第02版:02

果园“淘金”日子甜

——任丘市北姜村昔日贫困户高保良奔富路的故事

本报记者 孙晓卉 本报通讯员 陈子康 钟语微

三月桃花红,六月闻桃香。日前,在任丘市梁召镇北姜村村民高保良的桃园中,一眼望去,绿意盎然的桃树上,红黄相间的桃子点缀其中,令人垂涎欲滴。前来采摘的游客提着袋子,三五成群、穿梭其中,尽情地品味着原生态果实的美味。此时,桃园的主人高保良正忙着修剪树枝、整理果实,而女儿高海新则忙着用手机拍视频发到网络上推销自家的桃子。忙完后,高保良看着热闹的桃园感叹道:“想想以前的困境,一股甜蜜感油然而生。”

高保良的妻子和女儿都是残障人士,一家人的生活曾十分拮据,因此在2013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高保良看来,要想把苦日子过得甜一点儿,决不能光靠政策帮扶。“不能老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俺想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老高,你能这么想真是太好了,咱庄稼人还是跟土地亲,你试着种桃子吧!”在分析完高保良家的综合条件后,北姜村村党支部书记高佩青建议道。

高佩青为他找来技术人员进行种植培训,又帮助他在村里承包了8亩果园,并通过金融扶贫政策贷款2万元,购买了600棵果苗,品种涵盖朱砂红、雪桃、北京14号等,保证每年从5月至10月底都分别有不同品种的桃子成熟。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这让高保良信心十足。他起早贪黑,一心扑在果园里。经过3年的精心孕育,桃园丰收在即时,高保良却犯起了愁:像桃子这种鲜货,单靠自己到集市上零卖,销售速度远远比不上桃子成熟的速度,耽误一天,不知道要烂多少,这可怎么办?

犹如当初一样,高佩青再一次向高保良伸出了援助之手。“现在是网络时代,不能光靠以前的老方式卖东西了,我们免费为村民办了个电商服务培训班,你让闺女也来学学怎么在网上卖桃吧!”高佩青说道。此时的高海新也体会到了父亲的压力,表示自己一定好好学,和父亲一起打拼。克服身体的不便,高海新学会了视频拍摄和基本的电商知识。她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将自家的桃子搬到“云端”销卖,很快就打开了销售渠道。除了源源不断的订单,父女俩还嗅到了另外一个商机——原来,很多人在网上看到高海新发的果园视频后,都询问是否可以前去采摘。父女俩一商量,干脆把桃园收拾干净整洁并加以美化,开辟了采摘业务。

如今,高保良的桃园已然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前来采摘。同时,由于桃子品种丰富、健康有机,也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客源,甚至有些品种的桃子还没成熟就接到了预定订单。“今年差不多纯利润能挣4万多元,我琢磨着明年再多承包些地,扩大桃园的种植面积和品种,让俺家的小日子过得更甜些。”高保良兴奋地说。

2022-07-07 ——任丘市北姜村昔日贫困户高保良奔富路的故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2014.html 1 果园“淘金”日子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