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5日
第03版:03

“捡”来智障患者当亲人

宋忠良夫妇照顾流浪汉20多年

马宝芹把做好的饭菜端给张玉民。

马宝芹跟张玉民聊天,逗他开心。

本报记者 曹广欣

张玉民是一名聋哑智障人,独自一人流浪街头,他无疑是一个不幸的人。可是,自从他遇到了宋忠良夫妇,却又成了一个幸运的人。20年来,宋忠良夫妇一直把他当亲人,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

无意中“捡”来个流浪汉

“这个人真是太可怜了,没有吃的,就从垃圾桶里找。没有住的,就睡在街头。”1998年的一个冬天,在中捷友谊农场(现为中捷产业园区)的大街上,一名流浪汉晚上被冻得一个劲地喊,这引起了宋忠良的注意。看到这名流浪汉可怜,没有经过妻子和家人的同意,宋忠良就把他领到了他们经营的调料厂里。

在工厂警卫室里,当妻子马宝芹看到这名流浪汉时,身上又脏又臭,破烂的衣服根本挡不住冬季的严寒,身子一直颤抖着。

“你是哪里人,叫什么?”马宝芹跟他说话,他说不清楚,也不能回答,只是咿咿呀呀说着。通过仔细观察,她发现这个人是一名聋哑智障人士。

“这可怎么办?”丈夫宋忠良犯了难。

“既然领到了咱这里,咱们就先收养他吧!”马宝芹说。

妻子的这句话,让丈夫的心放了下来。他们给这名流浪汉换了衣服,端上了饭菜,他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没有地方住,夫妻俩就给他准备了被褥,安顿在了警卫室里。

后来通过交流,从这名流浪汉的口中模糊地得知,他可能叫张玉民,当时大约46岁。于是,大家就叫他张玉民。

张玉民算是遇到了好人家,不仅宋忠良夫妇对他好,家人们听说这件事后,都非常赞同他们的做法,还把家里的衣服拿来给张玉民穿。就这样,张玉民在厂子里住了下来。

把流浪汉当作亲人

“自从他住到了厂子里,我就多了个亲人。”马宝芹说。由于张玉民是一名聋哑智障人,自己不会做饭,更不会照顾自己,这些活儿都落在了马宝芹的身上。

马宝芹除了忙自己的生意外,还要惦记这名流浪汉。每日三餐都要做好了饭给张玉民端过去,吃完饭还要帮着收拾碗筷。有时,她外出不能回厂子,就点外卖给送过去,或者提前做好让人给捎过去。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外,最让宋忠良夫妇放心不下的就是找到他的家人。

于是,他们找到民政和公安部门,提取了张玉民的DNA,放进了全国的基因数据库。他们还找到了各类公益组织,在各类报纸刊登了寻找家人的启事。然而,都没有音信,始终没有找到张玉民的家人。

“照顾的时间长了,就有了感情。”渐渐地他们对给张玉民寻家人不再抱有希望。“他没有找到家人,我们就是他的家人。”马宝芹说。

张玉民不仅聋哑智障,两腿还有关节炎,经常疼痛。一疼起来,他就指着自己的腿冲着马宝芹笑,马宝芹就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她就带着去看医生,给他看病。

张玉民知道谁对他好,特别是见到马宝芹,笑容总是挂在了脸上。

收养了他一辈子不后悔

从那时至今,张玉民在宋忠良夫妇的厂子一住就是20多年。

“我们这个哥哥,就住在这儿养老了,不走了。”张玉民今年大概70岁,长宋忠良夫妇10多岁。当谈到如果有一天找到了张玉民的家人,要离开他们时,他们还真有些舍不得。

牵挂张玉民的不只是宋忠良夫妇,还有他们的家人。马宝芹说,当初,她的公公、婆婆、爸爸、妈妈都知道他们收养了一个聋哑智障的残疾人,也非常关心张玉民。知道张玉民爱吃肉,他们经常蒸包子、包饺子,让人给张玉民送来。

如今,四位老人已故。然而,他们在最后时刻曾叮嘱宋忠良夫妇照顾好张玉民,不要让他再流浪街头。

收养了一个聋哑智障的张玉民已经够让马宝芹忙了,可是热心的马宝芹还加入了中捷产业园区的党员老兵爱心团队,在节日里为孤寡老人送去物资,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资助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

爱心团队的志愿者知道她收养了一个聋哑智障人士,也经常给张玉民理发、洗衣服。一来二去,张玉民跟他们也熟了,见到他们总扬扬手,跟他们打招呼。

“收养了他,我们一辈子不后悔。”宋忠良夫妇照顾这样一个聋哑智障人,确实给家庭增加了许多负担。可当问道他们后不后悔时,他们回答得很坚定:不管将来遇到什么情况,他们都会照顾好张玉民。

2022-07-15 宋忠良夫妇照顾流浪汉20多年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3720.html 1 “捡”来智障患者当亲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