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9日
第03版:03

把部队的优良传统融入企业管理

——盐山县退役军人王鹏退役不退志全心为百姓

编者按: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最为关键。近两年来,盐山县充分发挥优秀退役军人作用,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发扬忠诚坚定、扎实刻苦、作风优良的优秀品质,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做好兴村富民“带头人”,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

从今天起,本报将聚焦盐山县退役军人群体,深入挖掘优秀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生动故事,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风采,引导更多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7月15日,走进盐山县圣佛镇清香食品公司,副总经理王鹏正和几名企业骨干分析今年以来的企业形势。“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但咱们销售势头不减,接下来更得开足马力,力争全年出口额突破500万美元。”展望今年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王鹏信心满满。

提起王鹏,上到企业负责人,下到普通员工,没有人不对他竖大拇指。2010年,在驻云南武警某部从军20余年的王鹏,以自主择业的方式转业回到地方,投身家乡建设。

“刚刚转业回来,好像一下子丢了魂一样。但沉下心来,我就开始琢磨,怎么样才能用好自己在部队学的本领,回报家乡父老。”王鹏说,就在自己不断尝试时,企业负责人王新德抛出了橄榄枝,让他任企业副总经理,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初入企业,王鹏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到企业,把部队的管理经验用于企业,把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把部队敢打硬仗的战斗作风引入企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清香食品公司从一个家庭小作坊起步,发展成为专业生产经营速冻食品的现代化企业。

作为一家本土企业,员工多为家庭妇女,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企业上班“靠自觉”“看面子”,企业管理长期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我印象最深的是,刚进企业的员工把上班称为干活,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份职业,有的甚至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王鹏说,跟员工打交道,首先是要交心,除了组织日常培训,开展文体活动和岗位技能锻炼,他还注重跟每位员工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家庭情况,询问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员工归属感。

通过一次次的培训、一次次的磨合,越来越多的员工在企业找到了家的感觉。顺势而为,王鹏结合自己多年从军经历,在企业推行严格的管理模式和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让每位员工都能够发挥自身潜能,企业凝聚力、执行力、运作效率大幅提升。

企业发展,绝不能光吃老本。几年来,王鹏和王新德先后到北京、天津、广东、河南、安徽、湖南、云南等地考察市场,向兄弟企业学习。“此前企业除了营业执照,没有其他资质认证,产品只能内销。”王鹏说,从加强企业体系认证入手,企业先后取得出口许可证、BRC认证、HACCP认证、HALAL认证,逐步打开国际市场,产品销往11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企业又投资2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新增10条自动化春卷生产线,春卷年产量由原来的1500吨增加到6000吨,新增面点类产品年产量3000吨。

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聚焦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王鹏又提出“做大一个企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在产业扶贫方面,企业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300亩土地,建立蔬菜原料生产基地,招聘周边农民到基地务工,让他们既收租金又挣薪金;在就业扶贫方面,让204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在定向扶贫方面,每年拿出资金扶持21个贫困村,惠及465名脱贫户。

时至今日,企业还安置了26名困难家庭员工,其中脱贫户7名、聋哑人5名。“因为家人患病,企业对我特别照顾,每天可以提前一小时下班,顾家挣钱两不误。”就在职工刘大姐说出自己的心声时,一名聋哑员工也用手语表达他的感恩之情,刘大姐忙当起翻译。“长时间的接触,许多工人都学会了手语,大家开玩笑说‘又学会了一门新技能’,我们在这里工作很充实、很快乐。”

不久前,王鹏又有了新思路,计划与当地农户合作,采取订单式种植模式,为企业提供圆白菜等原材料,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减少企业成本,实现双赢。王鹏的一个个“金点子”,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金钥匙”,助力企业成为出口创汇的佼佼者。

谈起未来的打算,王鹏信心满满地说,一定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带领企业砥砺前行、再创辉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齐超男

2022-07-19 ——盐山县退役军人王鹏退役不退志全心为百姓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4091.html 1 把部队的优良传统融入企业管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