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跨越换新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肃宁发展的“黄金十年”。
十年来,欢腾的画面映在眼前:综合实力不断攀升,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十年来,惠民的乐章响在耳畔:居民收入屡攀新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非凡十年,肃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谱写了肃宁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协同创新
让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
翻开十年的成绩单,肃宁经济发展“含金量”十足: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6亿元,比十年前增加53亿元,年均增长5.8%;全部财政收入突破25亿元,实现翻一番,跃居全市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9亿元,增长了一倍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9万元、1.77万元,均增加两倍多;肃宁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75.5亿元,增长了两倍多……
这份来之不易的亮眼成绩,绝不仅仅是表面的数字增长,而是来源于“质”的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肃宁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加快项目建设,努力将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挖掘出更多的增长潜力,培育出更大的发展动力。
——全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立足裘皮服装、铁路经济、针纺服装、电力装备、图书印刷、渔竿渔具、民族乐器、现代农业、科教文旅、数字经济等十大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定点定向、精准招商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工业企业入园升规技改三年行动,全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聚集发展。肃宁先后被评为中国裘皮之都、全国裘皮服装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针纺服装名城、中国北方乐器之都、中国圆茄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力实施“电商兴县”战略。成立中国肃宁创新赋能中心,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河北(肃宁)首届电商文化节,着力打造中国北方直播产业中心,实现“肃宁卖全国、全国卖肃宁”。目前,全县9个乡镇全部被评为“淘宝镇”,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域淘宝镇”的县。肃宁入选“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十佳案例”(河北省唯一),先后获得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淘宝村百强县、国家数字乡村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全面抓好与雄安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毗邻雄安新区优势,积极抢抓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建设,实现与雄安新区全面对接、全面合作。目前,盛邦兴泰、泰达、国昌等126家重点企业报名入驻园区,总投资259.8亿元。其中,正式签约40家,总投资120亿元;已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90.85亿元;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69.43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营收68亿元,新增利税5.4亿元。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