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岗”最近很火,这一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让诸多求职者更加直观、详尽地了解企业信息,为一些渴求人才的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也为招聘者和求职者“双向奔赴”提供了对接平台。然而,据有关媒体报道,有些主播在描述企业实力、环境、待遇等内容时,存在夸大其词的现象,求职者入职后发现,有些直播中的承诺并没有兑现。
“直播带岗”的灵感来自于“直播带货”,都是借助网络实现“一对多”的展示与宣传,从而提升岗位和商品的成交率。但传承和借鉴,应该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带岗在效仿带货模式的同时,应该保持诚信,而非沾染上带货领域衍生的不良习性。带货领域的套路,喜欢网购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有领教,许多商品在叫卖时说得天花乱坠,消费者收到货物后却发现名不副实。同样的套路发生在带岗领域,后果将更为严重,因为招聘者在直播时画下的饼,有可能是求职者对未来的满心憧憬,这份憧憬一旦被浇了冷水,则有可能影响求职者的信心和激情。
不可否认,“直播带岗”在就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已成为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招聘模式。但好的模式需要好的执行,否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就业市场秩序。许多参与“直播带岗”的企业,都是面临招聘难题的企业,通过直播,他们有机会让更多适合的人才看到企业,了解企业独具优势的闪光点。但直播需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企业的推介超出了事实,就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了。更何况,靠欺骗的手段诱导他人入职,这样的合作关系注定无法长久,更不用谈企业的长远发展了。
从监管角度,对涉嫌欺骗的“直播带岗”,不妨加大排查和处罚力度。被“直播带货”欺骗了的消费者,尚且有退换货的渠道,而有些被“直播带岗”欺骗了的求职者,则有可能因此签下相关合同,陷入难以抽身的境地。因此,从制度设计上进一步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