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今天的肃宁,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批特色产业集群发力,成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推进生态建设 改善城乡面貌
让人居环境“底色”更亮
天蓝水清、绿荫蔽城,城在绿中、人在景中……这是肃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带来的“绿色福利”。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肃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城乡面貌焕发新颜,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肃宁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河北省洁净城市、河北省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书写了绿色肃宁的美丽画卷。
一路逐绿前行,让“状元新城 精彩肃宁”颜值更美,内涵更深邃。
——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8.48下降到4.86,PM_2.5平均浓度由89ug/m^3下降到47ug/m^3,空气优良天数由136天增加到242天,肃宁的蓝天越来越多。
——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8%提高到18.2%;新增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440亩,建成街头绿地54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
——大力实施水网水系建设。投资5800余万元,建成状元湖水库;投资11.2亿元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起“引蓄并重、丰枯互补、河渠相济、灌排共治”的水网水系,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将成为常态。
——大力改善城乡面貌。开展城市更新活动,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县城建成区由11平方公里扩大至21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由14.2万人增加至17.5万人,城镇化率由42%提升至51%;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乡村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如今,楼宇厂房鳞次栉比,道路桥梁纵横交错,公园广场树绿花红,美丽乡村诗情画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肃宁正焕发出新的魅力。
办好民生实事 创新社会治理
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担当,是情怀,更是庄严承诺。
肃宁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来,抓好各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坚决走好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初心之路。
——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2316户5684人稳定脱贫,34个重点村全部出列,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同时,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冀中(肃宁)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正弘农业科研育种中心、首禧科技农业副产物深加工等项目落地,确保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幸福。
——聚焦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补齐民生之短,回应民生之需,多解民生之忧,筑牢民生之基。总投资4.2亿元,新建学校8所,改扩建学校87所,教育事业处于历史最快发展期;总投资3.2亿元的县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全部建成,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成11家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实现社区养老全覆盖、全运营。
——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创新研发的“四级网上审批服务系统”获评“河北省‘互联网+’创新成果提名奖”;“一乡(镇)一法庭”和“村级诉前调解室”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研发“平安肃宁”APP并在全县推广使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肃宁县被评为平安河北建设示范县,位列“2020年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第七名。
……
这些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下的是肃宁县委、县政府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的生动实践。
非凡十年,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汇成了一幅城市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祥和的美好画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肃宁人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更将以奋楫争先的闯劲、披荆斩棘的拼劲、滴水穿石的韧劲,奋力打造“状元新城 精彩肃宁”,实现腾飞发展,为建设沿海经济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