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
第01版:01

吴桥:精雕细琢 秀出“杂技之乡”新风貌

本报记者 丁猛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吴桥县提出“杂技兴县、工业强县”战略,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大运河畔风光旖旎,运河明珠熠熠生辉。图为吴桥运河公园。 通讯员 摄

十年,吴桥千方百计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十年,吴桥多措并举强基础、促提升,城乡融合深入推进;十年,吴桥不遗余力增投入、惠民生,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桥县坚持把“杂技兴县”摆在突出位置,充分打造运河、杂技两大招牌,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自觉行动,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浓墨重彩描绘民生底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打造一道运河景观,激活一城烟火;化解一批急难愁盼,温暖一城民心;建设一座品质之城,刷新一城颜值……吴桥越来越成为有活力、有气质、有情怀、有温度的魅力城,蓬勃发展生动画卷徐徐铺展。

杂技兴县,科学确定发展定位

2017年,吴桥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利用吴桥杂技这一优势,拉长杂技文化产业链条,做足“旅游+”文章。2021年,吴桥县提出“杂技兴县、工业强县”战略,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大运河畔风光旖旎,运河明珠熠熠生辉。

“最美文化”为运河铸魂。深入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开展杂技文化非遗普查,全力保护孙福有故居、澜阳书院等文化古迹,建立名木古树保护清单,出台“非常6+1”系列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持续实施杂技文化进校园工程,传承千年杂技文脉,打造了14家非遗传习所和11家非遗工坊,石影雕传承人获评“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中国杂技·吴桥》四集纪录片在央视首播,近3万名青少年体验杂技技艺,学习杂技文化,杂技文化魅力进一步彰显。

“最美生态”为运河塑型。在实现河道清淤、堤顶路高标准贯通的基础上,发展万亩红高粱特色种植,打造全市县级层面第一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获得全省“好”的等次。持续用力,加快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运河生态,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扎实推进堤顶路和6条“鱼刺路”细节打磨,丰富运河公园等体验业态。

“最美产业”为运河赋能。围绕创建杂技大世界5A级景区和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实验区,先后建成了江湖大剧院、运河人家美食街等重点文旅项目,夯实了文旅产业发展基础。目前,中国杂技博物馆、红牡丹杂技文化研学基地、海洋极地世界等实体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红牡丹杂技文化研学基地即将封顶,杂技学校扩建顺利开工,北京十渡·环球杂技城规划完成,杂技山水小镇商业街区主体竣工,沧州大运河“缤纷旅游带”建设如火如荼。

“最美乡村”为运河添彩。吴桥县从庭院美、村庄美、田园美入手,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创新实施水厕并治1+X模式运行机制,让旱厕成为历史,农户实现厕所免费清掏;建成全省首家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单位,累计建成精品庭院1万个、省级美丽乡村24个,打造了全市首家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不断巩固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成果。同时,持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实施“五位一体”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加快推进中国农大乡村振兴研究院(吴桥)、北京新发地(吴桥)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吴桥县,连续两年入选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0强,荣获“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下转第八版)

2022-07-25 本报记者 丁猛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4558.html 1 吴桥:精雕细琢 秀出“杂技之乡”新风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