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 影 魏志广
进入伏天,高温炙烤着狮城,但酷暑并没有阻挡住市民健身的脚步。清晨,公园里舞剑的老人;午后,球场上,年轻人激烈追逐;夜晚,儿童的嬉闹、健身操的音律声声入耳,更多的市民走出家门,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享受健身乐趣。
1
动静皆宜晨练忙
7月22日5时30分,市民刘梅身着运动装,在小区里的健身区做着热身运动,准备慢跑,刘梅说:“一会儿从小区东门出去开始跑,沿着百川路,到千童公园跑几圈。”
清晨的街道比较安静,刘梅途中遇到不少晨跑的年轻人。等到了千童公园,已经有不少市民在晨练了。刘梅基本每天早上都会来这里跑步,30岁的她,坚持晨跑已经近3年了。“早晨空气清新,跑步很减压,这样一天工作都有精神。而且一大早就有很多人在这里锻炼,氛围好。”刘梅说。
而在公园一阴凉处,60岁的于静萍正和伙伴练习太极剑。他们身着浅蓝服装,一招一式清灵柔和、绵而不懈,时间仿佛在他们身上放缓了脚步。“我们都是附近小区的,我学了两年多了。”于静萍说,她退休后加入过广场舞队,也跳过健身操,后来在邻居推荐下开始练太极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并坚持了下来。在于静萍看来,太极剑神、意、气、力相融,身体各处完美配合,很适合她。
而在公园附近的小广场上,还有一支健身操队伍,他们动作欢快,音乐韵律十足,大家动作整齐划一,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清晨的堤顶路,更是健走、骑行、慢跑爱好者的好去处……
8时一过,太阳升高了,锻炼的人们陆续离开,开始迎接一天的工作。
2
夜色迷人声喧嚣
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年轻人,晚上换上运动服,身体里的活跃因子也被唤醒,在足球场上拼搏一场,或在网球场上奋勇扣击,放飞自我,肆意释放激情与活力;暑假期间,孩子们仿佛出了笼的小鸟,也尽情地在运动中释放活力……晚上夏日的狮城,不仅是烧烤、火锅的天下,公园、广场、小区门口等运动的人们才是夜色中的“顶流”。
华灯初上,市民秦子钰穿上装备,来到沧州体育场,和小伙伴们一起练习轮滑。几个小朋友身姿矫健,成为全场亮点。
旁边的网球场、足球场上,不少年轻人正挥汗如雨。闪转腾挪间,网球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追赶防守中,看得人激动万分,中场休息时,“中锋”林杉擦着满头大汗,仰头喝了几口水,和队友们商量起下半场的打法。
气氛热烈,偌大的体育场喧嚣而不躁动,活泼又不失热烈。即使天色渐黑,在灯光的照射下,市民们的运动热情仍然很高,虽然满头是汗,也欢快地奔波在球场上。
正在网球场外喝水的市民张子宾说,他家就在附近住,没事就会来锻炼,“还要赶早呢,不然场地轮不上啊!”张子宾说。
夜色中的人民公园,热闹非凡,儿童区、健身器材区到处都是孩子们笑闹的声音。
3
科学锻炼防中暑
午后的百狮园,虽然热气腾腾,但不少年轻人陆续聚集到篮球场,血气从脚底传至指尖,熟练地运球、激烈地追逐,让篮球在空中画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烈日下玩耍,有的拿着冷饮,有的不停喝水。
出门即汗蒸,一动就出汗。大热天应该如何科学运动健身呢?对此,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医学科医生袁令晨提醒说:“夏日锻炼,一定要注意正确时间、适宜强度、科学补水、合理降温这几点。”
袁令晨说,夏季10时至16时是一天中气温较高、紫外线较强的时间段,运动时间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否则容易中暑,不建议家长中午前后带孩子露天活动,可以选择早晨或者傍晚;要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强度,并且注意循序渐进开展运动。一般情况下,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为宜;体弱者,每次活动20分钟至30分钟即可。
夏季运动时,除了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之外,还要记得补充适量糖分,这可以帮助缓解运动疲劳,预防肌肉痉挛和中暑的发生。袁令晨提醒,运动后切忌猛喝冰水;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措施来降温,例如穿着降温服装(透气背心)、佩戴降温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