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6日
第8R版:

东光:华章似锦看今朝

(上接第一版)将企业家请进县委、县政府会议室,在精准对接中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梗、阻、堵等问题;筛选优质项目,集中土地资源,以批量项目集中开工的形式打造连片新区,推动同批开工项目在比学赶超中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由县四大班子领导、项目服务单位负责人、项目分包联系人进行项目现场观摩调度,专人负责有效促进各项目快速推进。

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东光县全面打造“一区九园”即经济开发区和九个乡镇工业园,坚定不移提升园区能级和水平。发挥京南科技示范园区、京沪双高科技示范园区等产业园区的区位、定位等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持续开展“土地唤醒”行动,拓展用地空间;深入实施开发区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工程,提升精准服务企业水平;抓好产业工人定向培养,努力实现按需育人。

十年时间,东光县持之以恒抓项目,传统产业基础愈发雄厚,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6座产业新城拔地而起,经济发展由量到质其势已成,这些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正支撑起东光县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统筹抓好“保护、传承、利用”,着力书写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章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东光县南霞口镇古运河畔的氧生园森林公园,绿树成荫,凉风拂面,阳光透过树冠洒下道道光芒,树叶沙沙,燥热瞬间不驱而散。

之前,这片地土质沙化、贫瘠,每年只能种一季庄稼。2003年,政府提倡退耕还林,免费给村民提供树苗,每亩地还给予适当补贴,一棵棵速生杨相继在此扎根,昔日贫瘠的沙土地渐渐有了生气,树成林、林成景。如今,北起南霞口,南至连镇的近10万亩森林长廊,成为大运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

近年来,东光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着力书写“四篇文章”,高标准建设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

书写“组织”文章,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2022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单位,带动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强化区域协调联动,针对大运河生态修复、绿廊建设、污染治理等问题,积极与对岸的衡水市阜城县、景县及上下游的吴桥、南皮等县市开展合作交流。

书写“保护”文章,建立大运河长效巡查管理制度,全力做好河道巡查、文物保护、输水安全等工作;深度挖掘非遗项目,为雕花陶球、沙家门武术、观州锣鼓申报非遗升级,为大运河全卤面项目申报省级非遗,为民间剪纸艺术、暗器制作等项目申报市级非遗。谋划建立大运河文化研究智库,重组大运河文化研究院;聘请设计单位对运河重要景点、古遗址、古村落进行规划研究,着重在105国道和堤顶路设置交通标识和文物标识牌。

书写“建设”文章,抓紧抓实谢家坝环境提升等大运河重点项目,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东光样板”。对运河2公里范围内未绿化地块补种速生杨、法桐和花卉,绿化长度21公里,目前已绿化美化村庄42个,种植乔灌木6.6万余株。运河沿岸村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书写“发展”文章,推进“文旅+农业”,升级麒麟卧生态采摘园、小圈林下种植等项目;推进“文旅+教育”,依托麒麟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研学旅行和红色教育;推进“文旅+康养”,以小龙湾康养基地等项目为重点,延伸培训、医疗、康养服务等产业链条;推进“文旅+商贸”,开发运河沿线自驾游、运河古镇美食游等特色线路。同时发展“富民业”,对南霞口镇李卜吉村林药种植核心区,开展深加工产业,年产值达1300万元;建设以氧生园为核心的1.5万亩生态林基地,年休闲观光10万人次。

持续改善民生,让全县人民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现在只要拧开水龙头,随时都能喝到长江水,不仅喝着甜,做出来的饭也香,而且水费也降低了,1立方米才两块钱。”东光县东光镇刘八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彦江说。

从2019年东光县全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现全县包括447个村在内的38万群众共饮长江水,到现在全县域实现24小时稳定供水,这种变化,正是东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提升百姓幸福感的一个生动写照。

民生跟着民“声”走。近年来,东光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脱贫攻坚举措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保持帮扶政策稳定连续,发挥1920名乡村防贫网格员队伍作用,持续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设。严格项目资产处置,强化监督管理,充分发挥8340万元扶贫项目资产效益,确保2282户4488名建档立卡人员无一人一户返贫致贫,脱贫户人均增收13%以上。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1年完成“双代”12230户,燃煤取暖动态清零。PM_2.5浓度同比下降21.15%,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8天。完成2座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施1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全部达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全县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改造2000座农村厕所、完成29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实施于桥乡小崔桥、龙王李镇高集桥等农村危桥改造,开通东光至龙王李、大单公交线路,实现全县乡镇公交全覆盖。

教育资源更加优质。二中、三幼、四小实现改造搬迁,增加县城学位5310个,县城初中全部实现寄宿制;王喇幼儿园、大单中学宿舍楼等项目顺利竣工;营养改善计划提标扩面,惠及农村学生23000人;关停取缔无证培训机构125所,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3438人;南霞口老年养护院具备入住条件,找王老年养护院主体竣工;发放低保金2950万元、发放特困供养人员救助资金1720万元。

群众就医更加便捷。县级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松散型医联体实现全覆盖;中医院后勤供应楼建成投用,县内4家医院普通门诊费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平均降价58%和80%。

上学、看病、饮水、行路……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志存高远才能永不懈怠,踏平坎坷才能成就辉煌。站在新起点,东光县牢记初心使命,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努力开创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县、美丽东光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7-26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4704.html 1 东光:华章似锦看今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