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
第05版:05

重塑80幅彩绘 清风楼“变妆”迎客

□ 本报记者 赵宝梅 摄 影 魏志广

经历一个半月的重装修葺,沧州市区地标性建筑——清风楼近日重新开放,朱楼碧瓦,翘角飞檐,与不远处的南川楼、朗吟楼遥相呼应。国风雅韵,文化随行,精彩活动接连不断……古老的清风楼焕发出新的活力。

修旧如旧 八十幅彩绘重塑外观

近日,修葺一新后的清风楼重新开放,一场场文化活动为“变妆”后的运河景观助力。

5月8日,清风楼修缮工程启动,一支专业的古建团队入驻,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此次修缮的内容主要是为清风楼更换房檐椽子、瓦片,外观重新彩绘以及室内设施更新。

负责人赵树全带领20多名技术工人为清风楼“变妆”。为了让椽子更牢固、颜色更持久,赵树全选择了最传统的方法。他们制成防腐、防潮的特殊材料,增加椽子的使用寿命。“仅仅一根椽子就要经过20多道工序反复打磨,最后还要进行上色等工艺才能完成。”赵树全说,原则就是怎么持久怎么来。

“变妆”后的清风楼,外观彩绘色泽靓丽,图案栩栩如生,远观富丽堂皇,近看雅致优美。而在这美丽的外表背后,是繁杂的工序和过硬的画功。工人们要将之前风化失色的彩绘及底色全部铲除,经过清理打磨后再重新描画。清风楼彩绘图案为和玺彩绘,山水、花鸟都有呈现,仅主楼就有80幅“白活儿”(古建筑枋心等处的传统绘画)。

除了更换椽子和进行楼体彩绘外,工人对建筑挂瓦、楼体亮化及内部损坏设施等,也都进行了修缮。“整体修缮后,清风楼色彩更加饱满、风格更加凸显,历史厚重,古建之美充分呈现,和大运河文化带整体景观融为一体。”沧州建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清风楼茶社分公司负责人孙五玲说。

古有此楼 仿古建筑成沧州地标

晋代繁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元代著名文学家萨都剌莅临沧州,登上清风楼,题诗一首。展现了古清风楼万千风姿。

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沧州清风楼始建于西晋永康年间,距今已1700多年,是沧州历史悠久的阁楼建筑,约明代嘉靖晚期,即公元1560年前后倒塌。晋代原址已无从考证,但元代旧址在运河东、原沧州迎宾馆南位置。古清风楼为官方接待用茶楼。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性俭,苦而后甘,它的俭朴、清淡、和静的秉性,恰与国人崇尚的“清风”吻合,可谓相得益彰。

大运河畔的清风楼始建于1992年,为钢筋水泥浇筑预制结构仿古建楼,分主楼和裙楼两部分。其中,主楼高33米,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五层,建筑面积881.86平方米。主楼顶层加斗拱起脊宝顶,外面琉璃辉煌,里面彩绘绚丽,楼外钟灵毓秀、溥畅而至、燕赵雄风等牌匾均为全国著名书法家所题,字体苍劲有力、韵味悠长。清风楼起初用作老干部活动中心,后来便闲置下来。清风楼2014年第一次修葺,外观和内部全部进行了修缮,并进行了内部展陈装饰,从此,这里翰墨飘香、声乐动听,文人汇聚,活动频繁,成为沧州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汇聚 传承文脉丰富生活

7月20日上午,清风楼一楼大厅,一场名为“国风少年 儒雅清风”的活动正在进行,20多名身着汉服的小学生,习茶艺、明茶礼,感受浓浓的传统文化。清风楼“变妆”重新开放后,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2014年清风楼第一次修葺后,由沧州建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清风楼茶社负责运营,以公益性仿古景观的文化功能定位对外开放。国医大讲堂、文化八仙桌、节气雅集、相声专场等家喻户晓的文化活动,均在此举办。“文化爱好者汇聚于此,交流经验、相互切磋,正是‘清风楼上集雅士,大运河畔尽贤达。’”孙五玲说,清风楼已成为沧州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每个节气都开展的节气雅集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加。在这里,人们除了了解节气文化外,还能学习茶艺、茶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医大讲堂,倾听中华医学,学习健康知识;相声社表演,年轻人感受传统艺术,或捧腹大笑,或意蕴悠长……二、三楼的书艺社和琴社,更是墨香飘逸、琴声久远。胡琴公益教学、国学研习等活动也精彩不断,令人流连。

清风楼上,隔窗远眺,南川楼、朗吟楼近在眼前,大运河在身边流淌而过,解放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周围高楼林立,可谓古今相依,风景这边独好。

2022-07-27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4788.html 1 重塑80幅彩绘 清风楼“变妆”迎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