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运河区的学生们身着汉服走进大运河地标建筑清风楼,学礼仪、品香茗、传非遗,开展“国风少年 儒雅清风”传承非遗文化研学实践活动。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的关键在于修身。运河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强化立德树人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理念,开展“崇德修身、童心向党”系列特色活动。
多方联动 育人工作成体系
运河区中小学多方联动,让育人工作成为开展“崇德修身、童心向党”特色活动的抓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框架。
实施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育人机制,通过发挥德育引领作用,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红色教育、生态教育等为一体,推动内涵式发展,多方联动,让育人工作成体系,浸润式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播下种子 红色基因传下去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就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用初心砥砺信仰,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年以来,运河区以“童心向党”为主题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深植红色爱国基因,营造向上向善育人环境。
用初心砥砺信仰。一年来,各个学校把“回望过去”和“展望未来”结合起来,在各个时间节点适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迎宾路小学、上海路小学、育红小学等分别开展了“学四史立志向 红领巾永向党”少先队入队、“小小石榴籽 喜迎二十大”红色研学、“喜迎二十大 重走长征路”红色乐考等多种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心用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沧州市光明小学全面营造国防教育氛围,利用刻有马本斋、雷锋、徐洪刚、李向群等8位英雄事迹的铜版画墙,以英雄名字命名,成立8个英雄中队,通过学习和弘扬英雄精神,规正行为习惯,引领广大学生将爱国、爱党、爱校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用“尚军”教育树崇德新风,传红色基因,成为全区立德树人的一个缩影,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向阳成长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运河区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更多学生成为新时代好少年。
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校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班务整理等劳动,家庭里参与家务清洁、收纳、做饭等劳动,在社会中参与义务植树、爱护环境、垃圾分类等劳动,树立“热爱劳动”意识,争做“劳动小能手”。组织青少年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种花、种植农作物、采摘等劳动实践。
为了让劳动教育更加扎实也更加具有“中国韵味”,育红小学将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紧密结合,跟着“二十四节气”去深刻体会前辈的劳动智慧和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认识农作物、学习劳动技能,形成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在劳动的快乐中健康成长。芒种节气开展的“少年巧手传非遗 芒种面塑迎丰收”;端午节开展的“巧手制香囊 传承助成长”;立夏节气开展的“当劳动邂逅立夏 劳动幸福助力双减”;春分节气开展的“春分立蛋趣 童心助疫散”等活动,行走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劳动教育是应节而生、因气而动、顺势而教的生命历程,激发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多样的劳动形式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将劳动的幸福感悄然种在运河区学子的心中。
多彩活动 运河少年显身手
运河区根据校园文化特色,结合纪念日、传统节日、校园节日等开展多彩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涵养爱国情怀、传承传统文化、彰显个性特长,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艺培人,展示运河少年卓越风采。
迎宾路小学举办的“阳光·阳刚——我是小小男子汉”男孩节;“优雅·聪慧——我是美丽女孩”女孩节;“不负‘十’光 礼赞成长”十岁成长礼等系列美育活动,分别根据男孩、女孩品质特征,培养胸怀宽广、智勇豁达、有梦想有追求的新时代好少年,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美”的种子,引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非观、价值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成为勇敢坚毅、谦逊善良、独立自信、自尊自强的新时代好少年。让孩子们记住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更加理解成长的意义,让孩子们在多彩活动中,感受美育教育的真谛,在“崇德修身”总目标下发挥自己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承经典 文化自信底蕴浓厚
运河区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夯实未成年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新华小学作为“全国优秀孔子学堂”,以儒雅文化为契机开展系列追溯起源、行走运河文化研学活动,通过开展“新华文化小使者走进清风楼‘文化八仙桌’名家访谈实录”系列活动;“国风少年 儒雅清风”新华小学走进清风楼系列研学活动;“古韵飘香 惠悦人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年级新生开笔礼;“知爱感恩 明礼立志”六年级毕业成童礼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的文化自信和传承力量。
运河区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形成崇德修身树理想,童心向党育新人,教育为本守初心的教育本真。
乐听童谣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送食品,到家门,党的关怀暖民心!小话筒,大声喊,在家防控是奉献!”7月23日,运河区“五老宣讲团”宣讲员武春章与大孔辛庄村的孩子围在一起,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场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暑假期间,围绕青少年思想教育,运河区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理论进农村”活动,并将红色教育、好人教育、品德教育、安全教育融入宣讲,培养孩子及家长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
小王庄镇宣传委员缴阳说道:“在进农村的宣讲中,我们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更加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通过编创漫画、童谣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截至目前,运河区理论宣讲“进农村”活动开展40余场,受众达2000余人次。
知家乡爱运河 暑期实践强信念
“水天相依、游船如梭。航运是大运河文化的起源和灵魂……”在沧州市博物馆,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正带领20余名回民小学的学生讲解大运河漕运文化。暑期以来,共青团沧州市运河区委联合各个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思想引领教育系列活动,带领广大儿童了解运河文化,感悟时代发展。
走进博物馆,一幅幅精美图片、沙盘模型、民间征集品,各种运河符号,讲述着不一样的“大运河北”。参观的孩子们专注地听着志愿者讲解,深深陶醉在瑰丽多姿的文创作品中。
“让青少年将党的政策方针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过去的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党的政策,更加坚定我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共青团运河区委书记郭清华说。
暑期以来,运河区团委以“知家乡 爱运河”专题活动为抓手,依托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发动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带队为中小学生开展家乡文化宣讲,在对沧海之州变化和发展的深刻认识中增强青少年的信仰信念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