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杰)浙江省台州市大溪镇赵守德家的别墅,既看不到空调室外机,也没有锅炉房,更不会像传统中央空调那样消耗大量的电能。然而,屋子里却能保持冬季室内供热22℃左右、夏季制冷25℃左右的温度。“房子地下铺设了管道,专门收集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靠从污水里取能,屋子里冬暖夏凉。”赵守德说,这要得益于海兴县的赵通,让他用上了新能源。
赵守德所说的赵通今年34岁,被评为2022年度河北省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他曾在外国留学,毕业后放弃留校工作的优厚待遇,回到海兴父辈创立的河北旺源管业有限公司工作。赵通在车间和工人们一起配料、生产,工作中发现生产环节上的问题,就跟班组长商议着如何调试、解决、改进。三年内,他把全厂流水线的机械设备全都改进了一遍,获得5项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其中包括对管道空间热量收集和利用浅层热能的技术专利。
“排入地下管网的污水是有温度的,且比较恒定,全年保持在18℃—25℃,这是长期被人们忽视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之所以引起赵通的重视,源自于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那是一个寒风瑟瑟的冬天,赵通看到一个冒着热气的井盖上趴着两只小猫取暖。“井盖下的热能都是污水管道中释放出来的,整个城市到处都有,这样每天呼呼地散发岂不白白浪费了?”在赵通看来,如果能把这些管道中的污水热量收集起来、科学处理,给地上建筑循环供暖和制冷,该是一件多么有环保意义的事。
萌生这个“变废为宝”的想法后,赵通便全身心投入到空间热能方向的可行性研究上。他组建技术团队,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探索浅层地热中管道空间蓄热、多场景模拟的节能技术。
“由于管道内污水水质恶劣,温度比较高,容易腐蚀管道,采用常规换热设备进行处理行不通。我们通过技术改良,研发出可以进行热量回收的管道。”赵通说,换热管道可以螺旋状缠绕在原有的污水管道周围,从中提取5℃到8℃的热量,回收后用于供暖或者制冷。同时,水在换热器和热泵机组之间循环,换热器将提取的热量输送给机组,机组将末端水根据设计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还可以入户用来洗澡、洗衣服和做饭。
如今,赵通和团队研发的这项技术,已在德国斯图加特购物中心、净水中心以及北京、辽宁盘锦的工业园区等项目中得到运用。赵通说,新型热泵系统运行用电仅为空调系统的30%左右,如以管道空间中的污水及周围热空间土壤形成的热泵系统为50万平方米的住宅供热为例,年可节约标煤4400吨,可以说是为大自然安装了一个“绿色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