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清晨5点,青县曹寺镇“后洼红色暑期训练营”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四五十个孩子们陆续赶到,在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彦的带领下开始跑操。他们步伐整齐,“一二一”的口令声响彻田野。
跑完操,孩子们又分成了两队,分别练习侧踢、出拳,一招一式都十足认真。“对,踢得再用力一些。”王洪彦边用手板抵挡着孩子们的“攻势”,边指导道。
7点,训练结束,虽然脸上已汗水涔涔,但人人精神振奋,不喊苦、不叫累。
“自从孩子参加了咱后洼的训练营,不光身体强壮了,也懂事儿多了。”“没想到孩子能坚持下来,一天都不落地参加,以前哪有这毅力。”看到孩子们训练火热,等候的家长言语中满是美赞。
“利用暑期义务带着孩子练习武术、格斗等技巧,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好体魄、好精气神儿。”王洪彦笑道。
原来,王洪彦自己就是个“练家子”。十几年来,每年暑期都有人慕名找他练武。担任后洼村党支部书记后,他虽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村里面,但练武的习惯一直没放下。这两年,后洼的村容村貌大提升,王洪彦又谋划起村庄精神文明建设,把目光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武术上。
“借助暑期开展武术训练,不光丰富假期生活,还能带给孩子好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咱后洼的发展做好下一代人才储备。”今年暑期,他在村里发布成立“后洼红色暑期训练营”的决定后,响应的家庭不少。现如今,每天都有四五十个孩子坚持习武,最小的孩子仅6岁,就连下雨天都不曾中断。
在教习过程中,王洪彦还着意融入自己储备的红色文化知识和后洼村的红色历史,对孩子们谆谆教导。有时,还组织孩子们义务清扫村庄街道,在他们心中种下爱村护村的种子。
“八一”建军节前,王洪彦还带着训练营的孩子们参观青县红色教育基地,讲党史、唱红歌,感受先辈们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无畏精神。
王洪彦说,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训练营还将依托青县红色教育基地和后洼村孝老食堂,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孩子形成爱国、爱家、孝老、敬亲的优秀品质。
在黄骅市常郭镇蒋庄村,孩子们则在暑期与葫芦丝、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有了“亲密接触”。
日前,来到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小候鸟”暑期班,10余名小朋友正沉浸在传统乐器的魅力中。
据悉,“小候鸟”暑期班项目由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起,聘请黄骅市第二幼儿园齐德胜、渤海路小学蒋冬梅两位老师作为志愿者,每周到村里义务教授葫芦丝、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直至暑期结束。
此前,齐德胜已向蒋庄村捐赠了价值3000元的葫芦丝,前来学习的孩子们都领到了免费的乐器。
课堂上,两位老师认真示范了葫芦丝的正确吹奏方法,随后又为同学们讲解了简单的乐理知识,以及如何保证气道通畅,如何配合手指、乐器……经过耐心讲解和手把手示范,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就了解了手中乐器的基本吹奏方法。
“通过这样的兴趣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传统文化、传统乐器,不光培养了文化自信,还能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期。”蒋庄村党支部书记蒋观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