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6日
第03版:03

残疾人赵昆彪:

打造“小关刀” 自强好榜样

本报记者 邢 程 本报通讯员 陈子康 刘俊丽

“这把刀用了好多年,磨完后,和新刀一样锋利。”村民赵艳斌拿着刚磨好的菜刀,直夸赵昆彪手艺好。“赵昆彪做的菜刀品质很好,不管是不是在他这买的,谁家的刀不好用了,都可以免费拿来磨。这么多年,给村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赵昆彪是任丘市出岸镇小关村人,今年50岁。因患小儿麻痹症,不能正常行走,只能靠双手支撑身体,在地上挪行。但他从未自暴自弃,用勤劳和智慧,逆转了原本不幸的命运,打造了乡土品牌“小关刀”,过上了舒心安心的好日子。

赵昆彪初中毕业后,就早早步入社会,走上了自谋生活的艰辛道路。经朋友介绍,赵昆彪去安新县一家福利厂打工,在那里学到了手工刀制作的手艺。后因福利厂搬走,他又转头学习废电缆加工。2012年,随着网店的兴起,他开始学习网店营销,线上销售儿童玩具……社会的历练,让赵昆彪增长了技能,也坚定了生活自信。

在网店营销时,他发现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手工制作的刀具也情有独钟。2014年,赵昆彪申请到了5000元的扶贫贷款,办起了手工刀作坊。

从搭建工作间、买工具、选原料,到裁刀样、切割打磨、开刃装柄……凭借打工学到的手艺,“小关刀”手工作坊顺利开张。从菜刀加工制作,再到销售,他都是一个人慢慢地摸索。制作刀的模具,很多都是他经过钻研后反复修改,自己买来铁具焊接而成,用起来十分得心应手。

赵昆彪制作的菜刀都是纯手工的。他还会专门承接一些私人定制订单,曾经有位顾客从网上看到一张样式十分精美的刀具图片,专程来找他定制,赵昆彪看了自信地接下这笔订单。凭借精湛的制作技艺,只要是顾客能想到的样式,赵昆彪都不在话下。

赵昆彪制作的刀具做工精美、用料还很讲究,能满足不同人群用刀的需求。他做的刀锋利耐用、物美价廉,广受村民好评,十里八乡美名远播。好多顾客都会到集市上提前预订,也有好多人慕名到家里来订购。

不仅如此,赵昆彪的售后服务也很好,从他这买过的刀,用了多长时间都可以回来磨,磨完后和新刀一样锋利。有了做刀这门手艺,也方便了周边邻居,村里谁家的刀切菜钝了,随时都可以拿来,赵昆彪总会热情地免费为大家磨刀,从不推辞。他说:“做刀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让人们用着方便。”

2022-08-06 本报记者 邢 程 本报通讯员 陈子康 刘俊丽 残疾人赵昆彪: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5779.html 1 打造“小关刀” 自强好榜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