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仍是目前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特别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预防重症和死亡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当前,部分社会群体对于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仍然存在认知误区。
误区一:疫苗是药物,是药三分毒,没事别接种。
正确认知:疫苗成分简单,代谢毒性低,比多数药物都安全。
疫苗的成分非常简单,很多辅料成分本身就是食品添加剂,十分安全。其作用机理是特定抗原在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组织代谢毒性较低。同时,疫苗在上市前需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确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每一批疫苗在出厂前都要经过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批签发检定。因此,能够上市接种的疫苗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甚至比很多药品都要安全。
误区二:老年人多患有基础性疾病,不能接种疫苗。
正确认知: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加重原有基础性疾病,重症风险高,更应尽快接种。
若老年人原本就有基础性疾病,原有的脏器功能就较弱,再加上新冠病毒对脏器的影响,两者叠加,更容易引发重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经过评估处于稳定期,属于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应当尽快接种疫苗,保护自身健康。
误区三:老年人“不出门”,没必要接种疫苗。
正确认知:老年人只是不怎么出远门,其实感染风险依然存在,比如菜市场、超市、棋牌室、红白事聚餐场所等,都存在地方疫情传播的风险,亟须接种疫苗。
老年人所谓“不出门”,其实只是“不出远门”,但无论是买菜、串门还是打牌,甚至参加红白事,都存在感染风险。即使在家中不出门,家庭成员每天都会有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可能造成老年人感染。韩学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