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杂技看中国,中国杂技看吴桥。
吴桥,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和世界杂技的摇篮;吴桥杂技,是世界读懂中国、了解河北、认识沧州的艺术媒介。日前,省委书记倪岳峰在沧州调研时指出,吴桥杂技是河北的一张国际化名片,必须充分发扬好、利用好。要传承传统技艺,坚持守正创新,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吴桥杂技的知名度。
把吴桥杂技的名片擦得更亮,既需下大力气做好引人注目的“表面文章”,更需深入挖掘历史积淀中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真正让这张名片成为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一条文化纽带。
守正,即固本培元,坚守正道。从最初“蚩尤戏”到如今的“百戏争奇”,千年来的技艺传承,让吴桥杂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正是吴桥杂技这张名片的“里子”所在,也是新时代吴桥杂技的“正道”所在。守正于史,藏文于技,是吴桥杂技在艺术创新中“历经万变”而“不离其宗”的根脉。
创新,是一切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吴桥杂技根植历史土壤,在新时代更需开创新形式、融入新元素,以靓丽的“艺术装帧”让这张名片更加光彩照人。纵览全球,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进杂技与其他各类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勇于包容互鉴、博采众长,将具有沧州特色的武术、曲艺、舞蹈等文化元素融入杂技之中,才能让吴桥杂技在各类艺术精华的滋养下,绽放绚丽夺目的创新之花。
“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众多吴桥杂技艺人,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在国内外舞台留下闪光的足迹。赓续“里”的文脉传承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扮靓“表”的思维创新更需广泛荟萃人才之智。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才能为吴桥杂技的创新发展夯实人才之基。要提高认识、凝聚合力,通过推荐选拔、展演交流、业务培训、创作指导等方式,对具有创新和发展潜力的青少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搭建优质的创新作品展示平台,让吴桥成为全球杂技人才的“蓄水池”。
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杂技资源,奠定了吴桥“杂技之乡”的美誉。把文化资源变成发展优势,更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杂技艺术和杂技产业繁荣发展。
弄潮儿向涛头立,风起正是扬帆时。我们更要充分利用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这一世界杂技艺术的殿堂,展示中国杂技的最高水准、最新成果,以技惊四座的表演为吴桥杂技赢得更多掌声,以举世瞩目的荣誉让吴桥杂技的名片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