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为贵,在农业发展中,唯我独“特”,是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的不二秘诀。近年来,我市不少现代农业园区在发展中,就打出了“特”字牌。
海兴县张会亭乡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当地多刀茴香的特色资源,扩规模、上设施,初步形成种植、冷藏、包装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泊头市灌河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特色肉鸽养殖,让小鸽子变身致富宝的同时,还带动起设施种植、大田种植和休闲农旅,走上绿色循环路——
多刀茴香全年飘“香”
天刚蒙蒙亮,在海兴县张会亭乡现代农业园区,南齐村村民就早早赶到了茴香种植基地。阵阵香气扑鼻,满目绿意让人瞬间清醒,抄起镰刀,他们仔细割起茴香。
“俺村种的是多刀茴香,3月初播种后,能一直收到10月底。”南齐新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长岩说,眼下,露地茴香正逢收获期,忙碌的收割场景每天都上演。
原来,不同于市面上的普通茴香,南齐村的茴香以能割多刀而闻名。这里茴香种植历史悠久,种子都是农户自产的多年前的老品种了。秋季时,农户把茴香根窖藏储存,来年春季,再把根种在地里生长留种。为此,合作社还特意注册了“康时青”商标,目前正在申请“南齐茴香”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这些年,为了让这独特的“南齐茴香”全年飘“香”,园区还不断探索设施温室种植。每年中秋前,在温室中播种,11月左右便有茴香上市,此后,能一直割到来年麦收前。这样一来,光温室一年就能收获6刀茴香,亩产达7500公斤。由于反季节销售,效益大增,亩收入达3至5万余元。
不仅如此,“南齐茴香”无病虫害、分枝性强、抗逆性强,在生产中,农户们也注意不用化肥、不打药,还于2020年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这才不辜负大伙儿一年到头在地里洒下的汗水。让这个愿景成真,园区还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公司,即我们在2014年成立的南齐蔬菜交易服务中心,现在已成了远近知名的蔬菜集散中心,主要负责联络各大市场、商超,对‘南齐茴香’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合作社,就是南齐新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为农户提供统一种植服务。近几年,合作社辐射带动了周边北齐村、双庙村的不少农户共同种茴香,面积达千余亩。”齐长岩说,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从源头上统一“南齐茴香”的品质,更为茴香的销售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凭借独特属性,“南齐茴香”不仅占领了盐山、黄骅等周边地区,还成了天津市场的“常客”,并与沧州市区的大型超市达成供货协议。现在,园区每天可销售5000公斤茴香,每公斤售价比普通茴香高出1元。
“飞”来肉鸽唯我独特
泊头市灌河现代农业园区,则将特色牌押到了养殖上。
来到泊头市灌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宽敞干净的鸽舍内,鸽子一家甚是悠闲。羽毛雪白的成鸽时而优雅踱步,时而静卧小憩,乳鸽更是乖觉,安静地卧在笼子一角。
“怎么样,这鸽子漂亮不?俺们养殖的是天翔达1号,无论是抗病率还是产量、肉质,都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合作社负责人董存才说,为了保证肉鸽的种系纯度,能在园区安家的,都是祖代鸽。
“鸽子吃五谷杂粮,自身基因中免疫性就高,在定期防疫的基础上,用药也较少,所以肉质健康,是高端市场的‘宠儿’。”原来,合作社发展特色肉鸽养殖,正是看中了其独特的健康产业潜力。
不仅如此,由于养殖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目前全国的肉鸽产量远远填不满市场的胃口,所以别看这肉鸽小,可利润高、缺口大。
“每对种鸽每年可繁育9窝肉鸽,大约18只。一只肉鸽的市场售价在16元至18元,再刨除成本,每对种鸽繁育的纯利润能达到100到150元。如果是销售种鸽,那利润就更高了。”董存才算了一笔账。
小小肉鸽,如此宝贝,生活自然备受优待。细看鸽笼前的绿色食盒,玉米、高粱、豌豆一应俱全,还有核心料,真可谓营养丰富。
“这些饲料都是俺们自己加工的。先通过粮食精选机精筛,坚决剔除不好的、发霉的,再抛光、除尘,保证饲料干净、卫生。有时,还会加入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如此丰盛的营养注入,让高效养殖模式如虎添翼。
董存才说,按照自然哺育规律,原来一对鸽子,至多可以哺育两只小鸽子。如今吃得好了,再加上机械孵化的助力,一对鸽子,便可以哺育4只乳鸽了。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种鸽品质,还将产量提高了一倍。
养殖技术探索成功,为规模的扩大铺平了道路。如今,园区的肉鸽养殖规模已达到了6万只,在我市乃至全省养鸽行业中都处于前列。其肉鸽产品供不应求,是北京、上海等地活禽市场的常客。
瞄向健康市场的高品质需求,合作社还尝试着在养殖中加入硒元素,向富硒肉鸽养殖迈进。
产业发展保“鲜”有方
打出“特”字牌,如何让其生命力更持久?两个园区还不断延长链条,向产业化发展靠拢。
这两天,齐长岩异常高兴——期盼了多时的物流冷库项目终于竣工,不久便可投入使用,让他大为振奋。
“咱这儿的多刀茴香虽是特色,可毕竟保鲜期短,尤其是夏季储存,一直是个难题。平日里,来了订单俺们就得赶紧割,割完了就赶紧运走,生怕耽误一会儿,菜叶到市场就烂了,影响咱‘南齐茴香’的口碑。”齐长岩说,为解决这个难题,这些年,他们一直在谋划物流冷库项目。
今年,一个占地220立方米的保鲜库和一条日包装加工能力达30吨蔬菜的生产线,终于在园区落地,成了多刀茴香产业化发展的“保鲜膜”。
“有了冷库和物流,储存不再是难题,以后咱这茴香保鲜一个星期都没问题。通过生产线精细加工,我们还能发展小包装、精包装,更好地满足市民们的消费需求。”他喜上眉梢。
随着种植、冷藏、包装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初具雏形,今年,张会亭乡还整合壮大村集体经济的500万元资金,在北齐村投资建设了30栋高标准日光温室,通过扩大多刀茴香种植规模,鼓起集体的腰包。
在泊头市灌河现代农业园区,小鸽子的带动作用同样也不小。
换茬季节,泊头市灌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光秃秃一片,只有松泛的黄土和成堆的肥料。
“这都是鸽子身上产下的宝,咱这儿的果蔬长得好,多亏了它们。”原来,这些肥料都是鸽子粪发挥余热的结果。
“鸽子的消化道短,鸽粪被排泄出来时,里面还保留着30%的原粮。这些原粮,可是植物生长的营养供给站。”董存才说,合作社的养殖车间都配备了自动清粪袋,定期清理的粪便被收集起来,运送到合作社的肥料厂,打碎后加入松针等花肥,再腐熟、发酵。半年后,便成了改良土壤的“得力助手”。
受益于这些有机肥,园区种植的草莓、西瓜、西红柿、甜瓜等备受市场欢迎。每到瓜果上市时节,除了客商来拉货,还有市民专程来体验采摘乐趣。结束乡间采摘,游客们并不急着返程。午间,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端上餐桌,卤鸽、熏鸽作为特色美食抢占餐桌C位,更让人垂涎不已。小鸽子带火了乡村游,还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专程品尝这一口鲜嫩。
由于养殖中需要大量原粮,这里还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循环链。一只肉鸽每天就需要1两多玉米,6万只肉鸽一天就要吃掉3000多公斤玉米。小鸽子一张嘴,就带动起周边几千亩土地的大田种植。
看中了特色种养的好前景,这两年,灌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发展了百余头肉牛育繁,在绿色循环农业之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