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0日
第08版:08

沧州经济开发区:打造投资兴业热土 成就大运通海福地

(上接第一版)

汽车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依托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的龙头引领,目前已有现代摩比斯、北汽岱摩斯等41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沧州,正形成上下游产业千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今后,沧州经济开发区将在发展壮大北京现代整车生产项目和引进北京现代核心配件商的同时,把汽车产业向二级、三级配件生产延伸扩展。积极引进物流、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加快推进汽车制造全产业链发展,利用5至10年的时间,使开发区整车生产能力达到50万辆以上。把开发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区域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的汽车产业基地和北方汽车城。

高端装备产业深化改造提升。管道装备制造一直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产品涵盖螺旋管、直缝管、复合管、无缝管、流体管等多种门类。目前,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家,累计生产线共57条,年生产能力189万吨,总资产27.1亿元。2021年该产业贡献产值32.21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0%。近两年,实施管道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建设隆泰万通高端管道装备基地,形成了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为一体的高端管道产业集群,管道生产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生物医药产业链式发展。目前,沧州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已形成医药生产和医药销售物流两大板块链式发展的格局。涵盖制药、医疗器械生产和批发、医药物流、生物技术研发等门类,拥有各类经济主体50余家,其中医药生产企业21家,2021年贡献产值合计13亿元;医药销售物流企业20余家,2021年销售收入28.71亿元。拥有中国企业成长百强单位及河北省50强企业1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2家、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和省著名商标3个,发明国家专利45项,有近10种药品参与起草行业标准。

新材料产业持续加快聚集。围绕现有引进的国工恒昌、亚超特、联之捷等龙头项目,着力引进金属领域的新材料项目,并瞄准新材料上下游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推进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形成协同发展的集群集聚态势。截至目前,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已竣工投产,在建新材料项目7个,签约及在谈新材料项目13个,储备项目20个,总投资约20亿元。

坚持“招大商引好资”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招商引资工作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又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沧州开发区紧紧围绕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聚焦国内“专精特新”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面向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将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设立靶向清单,主动上门对接,获取招商信息,从而实现“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力求突破,形成具备优势的产业集群。

积极开展平台招商专项活动。利用中国进出口博览会等国内外高端平台,开展招商推介、产业对接,项目洽谈等。今年以来,储备在谈项目200余个,总投资达520.8亿元。目前完成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270.883亿元。

持续探索“科政企合作”招商引资新模式。坚持对接京津、南资北移,聚焦产业端、科研端、运营端、金融端4个方向,精准寻求优质合作伙伴,发挥实力型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带动引领作用。通过龙头项目的引入,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带动一批产业链下游项目。

创新推进“招商服务办公室+公司”机制。实施系列以“去行政化”、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举措,把开发区的主责主业集中到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上来。实行公司化运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和主动性,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运营、决策、管理等各方面效率,体制和机制以及人才使用等方面更加灵活,让开发区运营更高效。

精准搭建产业园研发展示实验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与有实力的产业园运营商合作。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管道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创业中心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创业孵化器项目8个,专业实验室研发平台26个,重点建设产业园区12个,聚集了包括49名博士在内的128名高层次人才,形成“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促双进的局面。

用心当好“店小二”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开工比预期提前了一个多月,这得益于沧州经济开发区正在实施的开工承诺制举措。”日前,中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固态质子膜制造项目(一期)取得了《承诺制开工建设函》,顺利开工建设,项目负责人许学峰激动地说。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要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寓服务于监管之中。近年来,沧州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及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优质土壤。

制定出台《沧州经济开发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提前介入、上门服务、集中辅导、帮办代办”模式,开展重点项目“一对一”服务。2021年以来,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61771件,其中行政审批事项2309件。积极落实审批事项承接工作,承接市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30项,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

改进办税服务体验,建设“零窗口”智慧办税服务厅,实现了“一对一”固定服务模式向“一对多”智慧辅导服务模式的转变。打造“十分钟”办税圈,构建“一主厅四分支”智慧办税区域,实现区域办理税费业务全覆盖。开启远程问办模式,推进智能语音热线建设。持续推进网上“办件量”提升,累计完成1892件。提升减税降费质效,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一线工作法”,切实保障税收优惠政策实打实落地。

同时,区领导利用早餐会形式与区内所有规上企业、限上企业一对一交流,听取广大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十问、七找、一宣讲”企业大走访行动,共走访、座谈60余家企业,现场解决包括资金、用工、环保、限行等方面的问题8个。

积极为区内30余家重点企业争取各种奖励支持。帮助金弘圣达、卡林热泵成功申报2021年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项目,北京现代、岱摩斯、天成药业申报获批2021年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900万元;唐威药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以及祥生粮食机械等11家企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天成药业成功申报2021年河北省单项冠军企业;北汽韩一申报河北省智能标杆企业;慧科(沧州)科技有限公司申报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开发区创业中心成功申报河北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东盛、万岁、北京现代等7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正面清单。

写好民生账本 让百姓幸福感满足感更强

“请扫河北健康码,大家戴好口罩,扫码上车。”

作为沧州经济开发区2022年十项民生实事之一,327路是开发区第一条环区公交线路。开通后基本实现成熟区域内500米范围全覆盖,有效填补九河路段、经七南路、解放东路、开曙北街无公交空白。同时与306、307路等主干线路形成互补,进一步改善了区内群众出行条件。

近年来,沧州开发区坚持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不断加大对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下大力气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大力完善城市配套,九河路提升工程一标段已竣工验收完成,开明街南延工程已竣工,开泰街南延工程已顺利竣工。对金岛小区西南角拆除违建空地等地新建3个12000平方米口袋公园。对307北侧空地、黄河路南侧空地等地累计绿化面积达5.98万平方米,种树4815棵,铺设草皮32980平方米。全力做好中心幼儿园新建、兴业路小学项目开工,以及十八中学今年九月招生入学等相关工作,积极引入高品质教育资源。

着力改善居住环境。持续推进泽信·云尚、狮城·新祝府、中建·云筑等3个棚户区改造工作项目。全力推进启动赵家坟村黄河路南侧区域、八里屯村城中村改造一期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力加快就业职业培训、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助残助孤服务等8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推动开发区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全区摸排违建总面积86548.25平方米,截至4月28日已全部拆除完毕。有序推进洁净城市工作,全区保洁总面积500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95%,每日机械机扫长度达215公里;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实行备案管理制度,累计清运建筑垃圾9000吨;15条主次干道沿街企业门店实行生活垃圾定时上门收集服务,做到日产日清;对10个小区配备800余个垃圾分类桶。

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今年以来,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1,同比下降10.42%,PM_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93%。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21年断面考核标准由2020年度的V类水提升至IV类。土壤污染安全有效保障,不存在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未发生过土壤环境污染事件。

十年砥砺奋进,十载跨越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沧州经济开发区将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省委书记倪岳峰在沧调研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更发奋图强的决心、更务实进取的作风、更忠诚担当的干劲、更精细精准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实现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2-08-1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6129.html 1 沧州经济开发区:打造投资兴业热土 成就大运通海福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