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2日
第05版:05

兰新亮:

双手撑起“无腿”人生

杨静然 魏志广 陈四雄 摄影报道

兰新亮每天都忙忙碌碌

40多年前,刚懵懂记事的兰新亮觉得自己一生下来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出生8个月,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脊柱裂,不得不截去双肢。

面对多舛的命运,他选择用坚韧和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十几岁时,兰新亮便到处拜访名师,学习修脚技术,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经营的店铺虽面积不大,但每天顾客络绎不绝。更让人钦佩的是,多年来他还一直热心公益事业。

再回首,兰新亮对那句“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更加深信不疑。

身体残缺 心灵手巧

假如命运是一部早就写好的剧本,那在46年前,兰新亮的人生就注定只有“悲剧”二字——出生不久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脊柱裂,一生与轮椅为伴。

在他出生的孟村回族自治县贺庄子村那个不大的村子里,得知消息的乡邻们陆续赶来探望,叹息、劝慰一番后,有人说,这是一辈子的累赘,好日子都会被拖垮,不行就送福利院吧……兰新亮的父母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带他踏上了四处求医的道路。直到所有的方法都试遍了,父母才接受了现实。

年幼的兰新亮是个天真乐观的孩童。父亲务农,他就和母亲在家收拾家务。下肢不便的他,靠双手着地,拖着身体挪动。他的手格外灵巧,跟母亲学纳鞋底、做衣服,为了“行走”方便,13岁时,还把一辆自行车改成了轮椅。

长大入学后,兰新亮才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的不同:别人能奔跑、跳跃,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生活的追求。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推着轮椅从村里的小卖部进货,老板看他可怜,便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他。他再带着这些到集市上去卖。挣钱不多,却总能带给家人惊喜。父母也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后来,给父母留下一封信,兰新亮独自踏上了南下广州的列车。他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遍访名医 深造技艺

为了生存,兰新亮什么活儿都干过,最多的还是摆地摊。后来,他辗转多地打工,结交了很多朋友。

在黑龙江省漯河市,一个偶然的机会,兰新亮认识了一位修脚师傅。师傅娴熟的技艺,深深触动了他。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突然意识到,学一门技术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他塌下心来跟师傅学艺。

或许是天分使然,别人需要学习3-6个月的技术,他10多天就能全部掌握。得到认可后,他跟着师傅在店里接待顾客。那年,他还不到18岁。

两年后,兰新亮在唐山有了自己的修脚店。

在很多人眼中,修脚不是个“体面”活儿,兰新亮却把它干出了彩。很多顾客的多年顽疾,经他的巧手都治愈了,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无腿修脚师”。

身体的缺陷,让他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他到处深造学习,拜访名医,不仅提高了修脚技艺,还学到了许多治疗脚疾的方法。在贵州省一个山村,一位老中医将祖传秘方传授给他;为了试药方,他多次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弄得满身是伤;在全国各地的技术交流赛上,兰新亮一鸣惊人,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一把修脚刀 一条公益路

兰新亮的身上,仿佛总能散发出光芒和力量,这力量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苦难下的坚韧不屈,也有深沉的爱与温暖。

2002年,兰新亮创业之初,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向他说出了难处:不仅患有脚疾,还因年纪大无法定期修剪脚指甲。他二话没说,就给老人修脚、做足疗,还分文未收。从那后,凡是70岁以上的老人,环卫工人,抗战、抗美援朝老兵以及残疾人,都享受免费服务。

不久,他又来到敬老院。每个月的6日,他闭店半天,专门去给敬老院的老人们修脚。剪趾甲、去死皮、打磨、按摩,整个过程非常细致。老人们非常感动,每月盼着他来。这一干就是19年。

2021年,兰新亮决定回沧州继续创业。临走时,他发出了退款通知,每天打电话联系会员,哪怕赔钱,他也要千方百计找到对方,如数退还。两个月,他先后为数百位会员退了16万多元,为此多承担了两个月的租金。

如今,兰新亮的店铺开回了沧州。他依然坚持为70岁以上的老人,环卫工人,抗战、抗美援朝老兵以及残疾人免费服务。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温暖他人的一束光。”他说。

2022-08-12 杨静然 魏志广 陈四雄 摄影报道 兰新亮: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6322.html 1 双手撑起“无腿”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