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洋)“沧州志愿者团队效率真高,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查到了大量烈士的信息,对找寻烈士的家人有很大帮助。”昨天,来自浙江金华的寻亲志愿者叶庆华对记者说。
据了解,叶庆华是一位军烈属,她的丈夫是一名军人,于2007年因救人不幸牺牲后,15年来她一直帮助全国各地无名烈士寻亲。今年6月,她曾参与到本报为牺牲在山东桓台的烈士寻亲公益行动中来。
据叶女士介绍,本月初她得到一条信息,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烈士陵园将为一些安葬在陵园内的烈士寻找亲人,这些烈士牺牲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陵园方面尚未与他们的亲人取得联系。其中,陵园内有一名叫做“张书生”的烈士,墓碑上注明他的籍贯为“河北省吴桥县辛集区岳河村”,其余生卒时间等信息均不全。叶女士说,她查到吴桥县隶属于沧州市,就希望借助沧州“帮烈士寻亲”团队的力量查询线索信息。
随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和吴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国君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大力支持。吴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工作人员多方查找资料信息,排查线索,发现吴桥县没有“辛集区岳河村”。随后,他们将排查范围扩大到周边地区,并与当地文史资料爱好者孙志强取得联系,请他帮忙查找上世纪60年代划分到山东省的村子信息。
“1965年,吴桥县划出去150多个村庄,归到了山东省德州市,会不会烈士的家乡在那里?”孙志强说。
孙志强和德州的朋友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方查找,终于有了些眉目——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赵虎乡岔河村的烈士“张寿生”和“张书生”烈士的信息高度吻合。
孙志强告诉记者,由于战时登记烈士资料往往因为口音、文化程度等因素有所偏差。而两者资料比对后,“岔”和“岳”非常相似,而名字中的“寿”也和“书”的繁体字型非常相似,岔河村之前就属于吴桥县,和吴桥县杨家寺乡境内只有一河之隔。
记者随后也在中华英烈网的“烈士英名录”栏目上查到了“张寿生”烈士的信息。上面记载,烈士生于1921年4月,籍贯为“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牺牲于“1947年11月”,牺牲地为“寿光”,其余信息均为“不详”。而“张书生”烈士的安葬地广饶县离寿光市只有20公里。综合比对,两者之间的信息高度相似。
吴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上述信息资料汇总后,第一时间和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进行了对接。记者也将寻找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了叶庆华,叶女士表示,沧州方面获得的这些资料对于确认烈士最终身份非常重要,自己今后在开展的公益行动中,会继续留意沧州籍烈士的信息,争取让更多烈士早日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