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 程 本报通讯员 韩慧峰 陈子康
“叔叔,今天天气特别好,我带您到街上转转。”刘翠霞趁着自家超市不忙的空隙,赶忙把叔叔抱上轮椅,推着他出门散散心。
刘翠霞今年32岁,是任丘市辛中驿镇东王团村村民。她口中的叔叔,是养父刘金廷的弟弟刘申元。养父去世后,刘翠霞承担起了赡养残疾叔叔的义务,每天都会陪他聊天。刘翠霞说:“父亲不在了,除了照顾好叔叔的生活起居,更不能让他感到寂寞,陪伴就是最好的孝顺。”
其实,刘金廷和弟弟刘申元都患有肢体一级残疾。30多年前,即便他们生活得很困难,得知一户人家要把不到满月的女婴送养,觉得孩子实在可怜,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把她抱养回家,并给她起了名字叫刘翠霞。就是这样的三口之家,日子虽然艰难,但每天其乐融融。
2002年的一次意外,打破了生活原本的平静。一天,刘金廷外出遭遇了车祸,从此生活不能自理,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没有办法,还在上小学的刘翠霞只能选择辍学,回家照顾养父和叔叔,挑起家庭的重担。
刘申元仅能生活自理,勉强协助哥哥大小便。而刘金廷吃饭、喝水、穿衣、脱衣都需要别人帮忙。年仅12岁的刘翠霞,每天要负责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和生活起居。“有时,我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但是,照顾爸爸和叔叔,我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我的家人,是我的亲人。”日子艰难,可刘翠霞从来没有懈怠过。
2010年,刘翠霞和同村村民刘韦超结婚了。刘韦超知道刘翠霞的所有经历,他包容她、心疼她、爱护她,愿意和她共同撑起这个家。为了方便观察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婚后刘韦超每天晚上都陪刘翠霞和养父、叔叔一起吃晚饭。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让翠霞安心。”
刘翠霞夫妻俩开了一家超市,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可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一天,刘翠霞养父的病情突然加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住了4次院。刘翠霞和刘韦超只能一人在医院照顾父亲,一人边照看超市、边照顾叔叔。刘翠霞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了婆婆。“那段时间非常辛苦,日子特别困难,像是整个人的精力都榨干耗尽了。”
7年后,刘翠霞的养父病故了。他在去世前的最后一刻,紧握着刘翠霞的手。刘翠霞知道养父的担忧和牵挂,对他说:“爸,放心吧!我们肯定会好好伺候叔叔的!”而当时,刘申元因生了一场大病,自理能力基本丧失,刘翠霞夫妻俩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天都要更加认真仔细地照顾老人。
经过这些年的磨难,刘翠霞成熟了也更坚强了。“我现在很满足,我的家庭很美满,虽然以前的日子苦点,但是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甜,我们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刘翠霞脸上挂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