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2年08月22日
第02版:02

为梦想“筑巢” 给创客“安家”

——沧县望海创业孵化基地见闻

本报记者 刘 杰

每当亲朋好友问起沧县农民张洪昌现在干什么,他都会骄傲地说,开会计公司,办公室在沧县望海创业孵化基地。

张洪昌高中毕业后自学会计,打了几年工总觉得距离人生理想很远,他就想到了创业,可是一年好几万元的办公场所租金令他捉襟见肘。去年,张洪昌入驻望海基地,拥有了一间免费的办公室,可以享受水电暖补贴和小额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他在这里接待客户,洽谈生意,一年下来有二三十万元的收益。张洪昌逢人便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一个农民不仅自己创业,还能带动就业,很了不起。”基地副主任王玉霞说。“邢亮做玻璃制品项目,申请过专利,经常参加各种比赛;马旭华做医院挂号软件开发,与许多县市医院合作过;宋春辉从国外回来后,专注净水器研发,小有成就。”王玉霞说,基地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能手,6年来带动1200余人就业。

王玉霞记得,最早入驻的创客有位大学生,做净水设备销售,起初资金受限,他一个人到处跑客户。王玉霞看着他从单打独斗到身边的业务员逐渐多起来,不到三年,这个大学生就因业务扩大退出了基地。“去年电话回访的时候,他说自己有了一个工厂,让我有空去看看。”王玉霞说话时眼里闪着光。她说,每次回访,经常能听到创客说自己又租了大办公室、员工多了、效益好了……

南昌大学毕业的狄占山属于基地成功孵化的创客之一,如今在沧州开发区经营着一家新兴科技企业。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他会经常想起自己在望海基地的创业时光。那时候,一间20多平方米的屋子是他的办公室,那里有他创业初期的“体面”,焐热了他最初的创业梦想。

狄占山最初将创业项目定在对烟气自动监控系统含氧量的监测研究上。项目有前景,但是,“居无定所”让他很难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后来,他申请入驻望海创业基地。但没想到入驻的第二年就遭遇疫情,市场很不景气。基地邀请专业老师开展多期销售技巧和电商知识培训,开拓了创客们的营销思路。还有一件事,狄占山记忆犹新。由于受户籍影响,狄占山不满三年就得退出基地,当时他为了寻找新的办公场所焦头烂额,后来基地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狄占山又争取了一年的入驻时间,减轻了他的很多压力。

得益于暖心的政策和贴心的帮扶,创客们能更专注于创新创业。近三年来,作为省级工业诊所、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望海基地每年都能孵化8到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涵盖知识产权代理、管道设备、玻璃产品设计等领域。基地负责人说,今年,基地顺应创客需求,配置设备,打造共享直播间,为从事电商的企业搭建平台、节约成本,帮助来这里创业就业的人们实现梦想,让他们的道路越走越宽。

“现在环境这么好,有梦想就要去闯一闯。”创客宋春辉说,他从20岁出国,到27岁回国,这7年他体会到在国外创业的坚难。回国之后,他发现国家给的扶持政策是在国外感受不到的,这也坚定了他在创业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2022-08-22 ——沧县望海创业孵化基地见闻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7103.html 1 为梦想“筑巢” 给创客“安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