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乐山,更喜欢这座城市的你”“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长沙”“我在宁波很想你”……
蓝底白字或绿底白字,外形酷似道路指示牌,配上“我在某地很想你”的文案,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这类打上地域标签的网红路牌,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争相打卡,而网红路牌带动的打卡流量,也让商家跟风模仿,纷纷定制路牌吸引客流。
这种外形酷似道路指示牌的“网红路牌”,多是商家的引流利器,已有不少“网红路牌”因设置在城市道路上涉嫌违规被拆除。
“网红路牌”在现实中所碰的壁以及引发的争论,已经为人们指清了“道”。
“网红路牌”在多地相习成风,再次让人领略了情感营销的魅力。其文案,将个人情感和城市名字巧妙黏合到一起。
不可否认,在“流量效应”下,频频在网上出现的打卡“网红路牌”照片,在满足打卡者情感需求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城市的无声推介,为周边商家带动了人气。
但这种网红路牌,从文字颜色到整体外形,都是模仿道路路牌,这无疑容易造成混淆,给市民造成误导;此外,如果商家设置在道路两旁,其实也是占用公共道路资源,拍照打卡的人多了,影响正常道路通行,路牌的安装还可能破坏路面和绿化。
任何事物以合规为前提,才能“火”得长久。
不仅仅是“网红路牌”。
在人们纷纷涌入短视频、直播赛道“淘金”的当下,太多人为了流量密码而迷失了自己。
各大平台中,不乏有靠搞怪、低俗、卖惨、炫富等各种人设博取流量的账号,在汹涌的浪潮中,这些人用最短的时间获得了更多的流量,完成变现,积累了财富。
但这样的“财富”,终是难以长久的。
流量效应固然能够为账号带来短暂的爆发,但从长远看,传播正能量永远是获得持续流量密码的主旋律。
比如在直播间完成逆袭的新东方。在经历了“双减”的阵痛后,新东方在直播间做起了有文化属性的带货,不仅主播各个出口小作文,还邀请了作家梁晓声、麦家等做客直播间,从内而外,散发的都是本真的文化自信。
不可否认,新东方的系列操作,尤其让“老母亲们”上头,大家纷纷被圈粉,直言“要带着孩子一起‘焊’在直播间”。
直播赛道相对于新手而言都是公平的。无论是对于线下转战线上的实体,还是对于想来试水的个体。
能在这条赛道中走得长远,密码无非是规矩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