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4日
第03版:03

强降雨造成低洼区农田内涝、玉米倒伏,市农业专家提醒——

排除田间积水 加强后期管理

本报讯(记者曹广欣)我市近日出现强降雨天气,这次降水解决了当前田间水分不足的问题,有利于玉米灌浆。但强降雨也导致部分地块形成积水内涝,玉米发生倒伏,针对玉米生长造成危害。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专家潘秀芬,她对积水、倒伏地块的玉米田间管理提出了技术指导意见。

积水田块要及时排水。玉米是一种既怕干旱又不耐洪涝的作物,当土壤湿度超过最大持水量80%时就会发育不良。因此,对于田间有明显积水的地块,在大雨过后,要充分利用沟渠、地头排水沟等设施,或人工开挖排水沟,想尽一切办法排除田间积水,减少玉米植株受浸泡的时间,保障作物根系正常机能,防止烂根。

倒伏玉米的补救措施。对于抽穗后倒伏较轻(茎与地面夹角大于45°)的玉米,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根据植物的向光性,一般倒伏后3天之内能自然直起,靠近地面的茎节迅速扎根,由于根量增加,一般也不会再发生二次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对于倒伏严重特别是匍匐的玉米,应及时进行人工扶直,并在根部培土。由于玉米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比较脆弱,扶直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扶直方法应两人配合,一人扶直,一人培土,培土高度以7至8厘米为宜,培土后要用脚踏实。对于茎折断的玉米,要尽快把折断植株清除出田间以免腐烂,影响正常植株生长。茎折断严重的地块,应抓紧农时清理地块,补种生育期较短的短季蔬菜。

及时除草,补施速效肥。暴雨过后的玉米田,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雨后草荒,争夺玉米田养分。发生涝灾的玉米田,土壤中的大量养分会随水流失,雨水过多也会造成根系活力下降,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弱,植株生长发育迟缓。对此,应根据地力情况,灾后要抓紧时间补施速效肥,以磷、钾速效肥为主,促进玉米植株恢复生长。可进行叶面追肥,如喷施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等,等到玉米恢复正常生长之后,再进行根部追肥。

加强病虫害防治。强降雨后的积水玉米田,由于田间湿度大,植株抗病性下降,极易诱发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甜菜夜蛾、褐斑病、叶枯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病虫害发生。要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防治。虫害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绿僵菌、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等杀虫剂防治,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杀菌剂防治,适当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病虫害严重发生地块,每隔7至10天1次,连喷2至3次。

2022-08-24 强降雨造成低洼区农田内涝、玉米倒伏,市农业专家提醒——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7350.html 1 排除田间积水 加强后期管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