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 菲 孟晓阳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兴县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改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为重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海兴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为建设沿海强县、美丽海兴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精准施策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近年来,海兴百姓随手一拍的“天空蓝”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正是海兴县综合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变的缩影。
截至今年7月26日,海兴县全县综合指数为4.92,其中PM_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2微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32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3.8%。2021年,海兴县被河北省评为优秀等效县,在全省167个县中排名第54位,在全市排名第2位。
近年来,海兴县大力推动减煤、降尘、治企、控车、除烟、增绿、监管各项任务的落实,研究制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措施,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全县11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均正常运行;淘汰燃煤锅炉338台,推进完成锅炉低氮改造30台;全县40家VOCs企业和21家汽修喷漆厂已全部安装了VOCs治理设备;拆除不合规范煤气发生炉窑并进行改造;取缔3家新型建材企业;购置了机动车尾气监测车,查处不达标车辆3678辆,在重点路口设置尾气检测点,严查柴油货车尾气排放不达标情况。
强化治理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碧水涟漪碧藻丛,波弄日光翻上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近年来,海兴县以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提升为重点,开展了水环境隐患大排查、河流断面排查整治、流域污染排查等工作,重点对沿河两岸、涉水企业、水产养殖等开展了排查整治,精准施策确保水环境稳步提升。同时以《海兴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海兴县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落实方案》《海兴县杨埕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为依据,为后续河流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决策支撑。
海兴县重点河流经过治理,河流断面水质各项指标逐年提升,均值全部达到上级要求。在重点河流断面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点,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完成了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防护网建设,设立了标志牌、界标和25个宣传牌;一级保护区内河道6座桥梁已安装完成了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桥梁两侧防撞栏、交通警示牌和视频监控系统;水库湖心区3处建筑物已全部拆除完毕。
按照“一河一策”方案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入海河流全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建成了海兴县漳卫新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项目,构建清水态、生物多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加强涉水企业污染管控,经济开发区内7家涉水企业全部办理了排污许可证、安装了废水预处理设施,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背后,是海兴坚定不移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坚决行动。
源头管控
扎实打好净土保卫战
土生万物、水泽众生,土壤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海兴县通过源头管控,打好净土保卫战,实现清洁美丽。
海兴县扎实细致推进净土保卫战,以防治土壤污染为核心,依法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全县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加强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全县47家在产企业均按照要求申报了管理计划、月报、产废种类和数量等信息;对31个土壤涉重金属重点位周边5公里范围内开展排查,涉及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3家;对涉酸企业、涉危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了排查和专项检查,制定实施方案,完成了固体危险废物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录入。自2019年以来,现场监督产废企业,完成了130余批次的危险废物转移工作。全县64家涉环境风险企业完成了《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备案,各企业都具备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能力。
建立了“海上环卫”机制。对县域内海面进行全面、彻底的垃圾打捞、分类清理清运工作。在海丰村安装了分散式污水收集池15个,清理了废土堆放点约500余立方米,实现了沿河区域无废弃物、无浮土,避免雨水冲刷携带污染物入河入海造成污染。
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建成厕污处理300m^3/d、污水处理400m^3/d的厕污处理站1座和29座厕污收集池,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成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面配合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更需要健康的营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配合作支撑。
海兴县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海兴县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70余个,核换发排污许可证430余份次,出具监测报告300余份;监督性监测260家次;共为企业检查帮扶1000余家次,解决实际问题260余件次,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全面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1839个污染源进行入户调查取证,其中包括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120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27个、集中式污染治理系统2个;对687家纳入污染源普查范围的企业填写了清查表。
严格执法,确保全县环境安全稳定。海兴县共计纳入生态环境系统动态数据库执法监管企业167家,出动执法人员8200余人次,执法车辆6500余辆次,排查企业11600余家次。行政处罚案件133件,处罚金额52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刑事犯罪案件2件,查封扣押案件4件。受理信访案件2240件次,全部得到了妥善解决。按照“散乱污”企业整治要求,共完成221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其中关停取缔100家,整治改造121家,完善了环保手续,上齐了治理设施)。
以严明的工作纪律,打造生态环保铁军。近年来,海兴县生态环境保护分局高度重视理论思想学习教育,采取集体学习、自学与学习研讨等方式相结合;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学习培训;抽调执法人员50余批次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执法检查,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共同交流提高。
开展生态环保宣传进集市、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庄、进社区“五进”活动。利用“3·5”学雷锋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5”世界环境日、宪法宣传周等节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环保法和环保相关知识。近年来,联合相关部门和乡镇共发放环保购物袋、《新环保法》、《农村环保手册》、《环保宣传手册》、宣传单、宣传画等5万余套。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支持环保、参与环保深厚氛围,为建设沿海强县、美丽海兴贡献力量。
一方碧蓝天空、一条淙淙河流、一处清新绿景,这不仅是当代人的生态福祉,更是后世的绿色根基。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海兴县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人民情怀、锤炼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实干精神,为建设沿海强县、美丽海兴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坚持绿色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