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全市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加强培训指导,实行月度通报督导制度。截至2021年底,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
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充分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围绕解决企业发展瓶颈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出台《沧州市重点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实施方案(试行)》,对确定的13项技术榜单面向国内院校、科研单位张榜,并以现场评审答辩的形式由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打分,确定最终支持项目。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强财政科技研发经费使用改革,制定了《沧州市市级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自主权。探索在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选择科研活动比较活跃的单位作为试点,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沧州正以创新为翼,全力推动“沧州制造”向“沧州智造”转变,为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注入了强大动能。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构筑发展强劲支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的不二之选。
沧州是石化大市,石油化工产业铸就了沧州的辉煌,也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偏重,一业独大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沧州高质量发展。如何让这列“老火车”跑出“加速度”?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我市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以“一体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为方向,依托渤海新区、任丘两大石化基地,构建了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为支撑的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产业调整升级成效初显,化工园区建设不断完善,为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华北石化公司就是绿色转型的杰出代表。今年北京冬奥会上,时尚清洁的氢能汽车迎来送往,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这些汽车所用的氢能源,有一部分就是由华北石化公司生产提供的。华北石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经过前期技术攻关,采用变压吸附提纯技术,仅用两个半月就建成投用了500标准立方米/小时和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的氢能装置,产出氢气纯度达到99.999%以上,产品质量可同时满足燃料电池用氢和高纯氢两个认证标准,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氢能保供任务。
新能源蓬勃发力,新装备向新而行,支撑起沧州制造业发展的“底盘”。现代产业体系中,产业之间常常构成彼此支撑、叠加、放大的密切关系。在我市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这种关系愈加凸显。
一个好项目,带动了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崛起。譬如,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的落地,就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北汽海纳川、北汽岱摩斯、现代摩比斯、北汽韩一、中都格罗唯视、瑞荣汽车配件、友信配件、嘉诚兴业等汽车配套企业相继落户沧州,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余个。同时,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还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沧州中捷职业技术学校、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专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既促进了工厂年轻员工的快速成长,也为我市汽车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带动了全产业链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演变。
在此基础上,我市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建立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大力实施“入园、升规、技改”专项行动,严格入园标准,严把项目投资强度、亩均效益,年内实施总投资1090亿元的730个技改项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30家,并力争3年内园外企业全部入园发展。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加快培育一批税收超5000万元、亿元的“行业领跑者”。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在沧州这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沃土上逐步构建起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打造发展“新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没有强大、坚实的产业支撑,就不可能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走进位于河间的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样品展室,桌面上摆着数十种形状各异的零件,研究院院长张伟拿起一个巴掌长、1寸宽、2至3毫米厚,有一定扭曲的梯形银白色金属片说:“这是飞机发动机里面的叶片,由特别合金制成,单片价值上万元。”
“由于长时间高温、高速气体冲刷,这个角被打掉了,叶片也就报废了。”张伟指着叶片前端一个角介绍,他们利用“自动化等离子熔覆系统”,通过“增材再制造”工艺,让这个角再“长”出来,现在这个叶片的性能不低于新品。
领先技术赋能“再制造”、蝶变“再智造”,加速了河间市再制造产业发展。目前,河间再制造产品有10多个种类、上千种规格,其中50%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出口东南亚、中东和南非市场,汽车启动机、发电机再制造规模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市聚焦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再制造、智能装备、激光等重点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围绕打造国家绿色原料药基地,加快推进北京麦朗芬杰生物科技、沧州普瑞东方有机硼系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建设,构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完整产业链。完善膜产业链条,建设沧州高新区京津冀膜产业基地。大力开展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领域再制造技术研发应用,突出抓好河间京津冀再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从渤海新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承接京津药企转移引来百余家药企,到河间400余家再制造企业发展壮大、年产值超100亿元……沧州正加快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地。新兴产业不断提质扩量增效,成为我市制造业增长新动能。
以“实践之答”回应“时代之问”。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沧州这艘经济巨轮正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